陈钦亮表示,即便收入以较弱的货币计算,大马人在房屋和交通方面的开销相对较低,并且可能保留多达40%的薪资作为可支配收入。(档案照)
(新加坡讯)新加坡人常以货币强势为傲,认为这象征着优越的生活水平,尤其相比邻国的大马,但货币强是否就等同于生活更好?
新加坡前总统候选人陈钦亮在脸书发文指出,许多新加坡人习惯将自己的3000新元薪资,与大马人赚取的3000令吉相比,认为自己明显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尤其在新币汇率是令吉3倍以上的情况下。
陈钦亮还指出,虽然这种对比乍看之下似乎很合理,但真正衡量一个人财务状况的标准,并不在于账面上的数字,而是在扣除基本开销后,还能剩下多少可支配收入。
他也补充,在新加坡,高昂的房屋和私家车开销吞噬了大部分国人的收入。
“在缴付这些基本费用后,许多人仅剩下约20%的薪资,也就是大约600新元,用于日常餐饮和开销。”
大马人生活上拥更多空间余裕 陈钦亮也表示,即便收入以较弱的货币计算,大马人在房屋和交通方面的开销相对较低,并且可能保留多达40%的薪资作为可支配收入。
“这种差异让大马人即使表面上的薪资较低,生活上反而拥有更多的空间与余裕。”
为了说明这种差异的影响,陈钦亮还以食物价格为例指出,一份在大马售价约12令吉的餐点,在新加坡并不会等值换算为约3.50新元,反而可能接近8新元。
“在扣除可支配收入较低的情况下,新加坡人很可能也会在应付日常饮食开销方面感到吃力,就如同大马人面对物价上涨的压力一样。”
不过,陈钦亮也坦言,这只是他对有关课题的个人看法,并补充说:“我也可能是错的。”
陈钦亮还以食物价格为例指出,一份在大马售价约12令吉的餐点,在新加坡并不会等值换算为约3.50新元,反而可能接近8新元。(取自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