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一名20岁的中国籍学生迈克(化名)来到新加坡大学,展开为期半年的交换生计划。仅在新加坡生活了一个多月后,他就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
骗局起始:假冒“移民局”来电
2月,迈克接到一个声称来自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的来电,称他在中国的身份信息涉嫌用于违法活动。由于初次来电内容较为模糊,迈克起了疑心,便挂断电话。
但约一周后,对方再次来电,指控迈克名下有一个手机号码在中国被用来发送诈骗简讯,并称他必须当晚到移民局大楼配合调查。迈克以无法前往为由婉拒,对方便“转接”给一名“来自中国公安机关”的人员继续通话。
恐吓与操控:视频监控与行为限制
接下来的“公安”通话中,对方进一步指控他涉嫌一宗跨国洗钱案,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万人民币,并称他已被列为犯罪嫌疑人。为“配合调查”,迈克被要求:
全天候开启家中电脑;
通过Skype保持视频连接,接受“公安”远程监控;
每天与一名“警员”视频通话五分钟,汇报行踪;
不得向外人透露调查事宜。
尽管这些要求极不寻常,但迈克出于恐惧及对权威的信任,仍然照做了,并在骗子的监控下生活了三周。
设下“担保”骗局,诱导筹钱
三周后,迈克接到“公安”通知,称由于案件重大,所有嫌疑人都将被押回中国受审。但若能找到一名“政府公职人员”为其“担保清白”,可留在新加坡继续调查。
此时,一直与他通话的“警员”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担保,但“担保”需支付7万元新币的保证金,并建议迈克向父母编造理由筹钱,将现金交给一名本地“代表”。
识破骗局,报警阻止转账
假官员要他分两次面交“保证金”。首次交上4万元后,电话里的”公安“表现得太高兴,让他如梦初醒,得知被骗的他立刻报警,在第二次面交地点逮捕嫌犯。
真相揭开:“同伙”竟也是受害者
警方于5月10日发布声明称,被捕的27岁“代表”为一名持学生证在新加坡就读的外国学生。他本人早前也坠入类似骗局,因无力付款,反被诈骗集团胁迫,要求他“协助调查”——实际上是被操控为新加坡“收款工具人”。
目前警方仍在进一步调查案件,追查幕后诈骗团伙。
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哦!
新加坡美妆公司
定期大牌折扣促销
客服微信:sg65zc
只限新加坡本地购买
进入新加坡直采商城购买
全岛满$100免邮
关注新加坡最新新闻
资料参考 /联合早报,新明日报,8视界新闻网,网络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