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组屋市场在4月迎来一波回暖!上月转售组屋交易量环比猛增20.8%,达2309宗,其中百万新元以上的 “豪宅级” 组屋交易更是创下141宗的历史新高,占比6.1%。
市场热度背后,既有大选前的政策预期驱动,也有高房价下家庭置业策略的转变。
交易量逆势上扬,四房式成香饽饽
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组屋转售市场整体放缓(季度涨幅1.5%,为近五个季度最低),4月却迎来意外反弹,交易量较3月激增超两成,尤其四房式单位最受青睐,占比达44.9%,其次是三房式(25.8%)和五房式(22.9%)。
值得注意的是,公寓式组屋转售价环比上涨3.5%,成为涨幅最大的房型,反映出部分家庭因私人公寓价格高企,转向 “大户型组屋” 的趋势。
从区域来看,成熟组屋区仍是百万组屋的摇篮:大巴窑以27宗百万交易居首,红山23宗紧随其后,加冷黄埔14宗位列第三。
非成熟区中,后港21街的一套公寓式组屋以125万新元成交,成为非成熟区楼王。
而大巴窑1A巷的五房式单位则以149万新元刷新当月最高价纪录。
成熟区 vs 非成熟区:价格分化持续
数据显示,4月成熟组屋区转售价环比上涨1%,非成熟区微涨 0.4%,三房式和公寓式组屋涨幅领先(均为1%和3.5%),五房式价格则持平。
值得对比的是,建屋局此前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转售市场增速已连续多个季度放缓,此次4月的 “逆势升温” 更显特殊。
普通家庭如何应对?建议 “按需上车”
对于购房者而言,百万组屋的涌现虽反映核心区域的稀缺价值,但也意味着置业门槛提高。
刚需家庭无需盲目跟风成熟区,可关注非成熟区的优质房源,尤其是靠近地铁、学区的组屋,性价比更高。
而卖家则需理性判断市场周期,避免因短期热度高估房价导致交易流标。
Jarison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眼丨来源
新加坡眼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