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用人工智能(AI)做功课的不再只是大学生了,有调查显示,这股风潮已蔓延至新加坡的中学生。
这种情况是让人担忧的,因为本地大学有一套人工智能的使用指导原则供学生参考,然而中学生还未有。
该调查显示,
在新加坡,所有受访学生都表示曾使用AI来完成作业。
84%的新加坡中学生受访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AI来生成一些点子去完成作业,其中有29%更是每周多次使用AI。
另外,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中学生也更倾向于用AI来解数学题(63%),以及进行校对和语法检查(47%)。
《亚洲新闻台》委托调查公司对500名新加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年龄介于15至25岁,涵盖中学至高等教育阶段,目的是想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使用AI的情况。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使用AI的普遍程度比先前预期的还要高。
谷歌同研究与实施中心(Centre for Evidence and Implementation)今年2月11日发布了首份”探索AI对青少年网络安全的影响调查”。共有905名育有至少一名13至17岁青少年子女的家长,参与了这项调查。68%的受访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会使用AI完成作业或学校相关活动。
科普一下,学生们常用的AI工具,除了人人都认识的ChatGPT,还有:
一些AI工具声称他们提供答案的准确率高达99%。然而用过AI工具的你应该都清楚,目前它们还未拥有这个水平。尤其在识别图像、理解语境、查找资料与事实核查方面仍有明显局限,更适合用来启发、参考或初步整理,而不是盲目信赖。
问题是,中学生他们知道AI工具的局限性吗?
把动脑筋想点子的任务全交给AI?参与调查的中三学生Rebekah Low通常使用AI来帮助她处理英语作文。
“如果觉得卡住了,我会让ChatGPT帮我列出一些点子,给自己一些启发,这样思路会更清晰。”
她说,以“人们只有在感到被公平对待时才会感到快乐,你是否同意?”这个英语作文题为例,
如果她同意这个观点,就会请 ChatGPT 列出一些人们为何只有在被公平对待时才会感到快乐的理由。
“我会挑出那些我觉得最容易发挥的点,然后就开始写作。”
中四学生Ryan Ukail也是使用AI完成英文作业的学生之一。其中一次就用在写作练习,题目是“我曾后悔的事情”。
他原本写了一句:我踩上了又长又泥泞的草地,但觉得这句话不是他想要的语气,于是就请AI 帮他“润饰得更细致一些”。
AI给出的答案是:我记得自己小心翼翼地踏过那片湿漉漉、杂乱生长的长草。
Rebekah把动脑筋想点子的任务交给了AI,自己只负责阐述并发展 AI 提供的观点;而Ryan则将创作与想像的部分交给了AI,自己只提供最基础、平实的词句。
长此以往,学生若缺乏脑力锻炼、习惯依赖 AI 提供答案,思考力与创造力恐将日渐退化。
红蚂蚁并非危言耸听。
另一名参与调查的中二学生Dorelle Ong坦言,
当她“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时,就会让AI代劳做作业。
若华文作业太多,尤其是填充题,她就会截图上传到ChatGPT,直接指示AI:请给我答案。
数学作业她也用同样方式处理。
“我觉得数学很难,基本上都懒得理。”
Dorelle几乎把学生该尽的本分,全部交给了AI。缺乏了这些日常的思维训练,所学的知识又如何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稍微让人感到安慰的是,有31%的学生将AI内容作为参考,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撰写。
51%的中学生表示,在使用AI写作文和报告时,会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大幅修改,以符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另有18%的学生则仅AI帮他们进行“语法或表达上的细微调整”。
河道小学(Waterway Primary School)体育教师哈兹米在“人工智能乐”(AI for Fun)课程的课堂上与小五学生一同用平板电脑认识人工智能的功能与用法。(联合早报)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鼓励?受访的学生们说,老师们其实知道他们在使用AI。
Rebekah说,她的英语老师会鼓励他们用AI列出写作要点,但强调写作前要先认真思考,再把这些点子发展成完整的作文。她觉得虽然有用AI辅助,但主要内容还是她们自己完成的。
Ryan也用AI帮忙做地理和马来语作业,他说老师会教学生“如何用AI来丰富答案”,但也劝诫不要“完全依赖AI给出答案”。
但他补充说:
“我们学校对这方面并不太严格。”
Rebekah说,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她认为老师们“肯定能察觉学生直接复制AI内容时的差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