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长达三年的噩梦,揭开了家庭信任的残酷裂痕。
36 岁男子因多次性侵继女,5 月 22 日被判入狱九年七个月、鞭刑 11 下。
从 12 岁起,受害人在 “父亲” 的魔爪下度过青春,直至 15 岁向老师求助才挣脱深渊。
信任背叛:从 “爹地” 到施暴者的恶魔蜕变 2015 年,8 岁受害人随母亲改嫁,将被告视为 “爹地”。
被告曾是贴心继父 —— 带她骑车、钓鱼、买电脑,却在 2020 年中一开始露出兽性:深夜潜入卧房,从背后拥抱非礼 12 岁的她。
受害人惊醒后向母亲求助,被告仅被口头警告,却在 2023 年变本加厉:偷拍洗澡、按摩时猥亵大腿,甚至在受害人熟睡时实施性侵,次日还继续非礼臀部。
系统性侵害:从身体到心灵的双重摧毁
控方指出,被告利用 “父亲” 身份长期实施犯罪,作案场景包括卧房、浴室、按摩过程,甚至在受害人受伤虚弱时下手。
他曾拍摄 18 张洗澡照片,性侵后在房门外哀求 “不要告诉任何人”,却屡教不改。
长期虐待导致受害人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失眠、噩梦、自杀念头、自残行为,一度因自残倾向被送入心理卫生学院治疗。
法庭怒吼:违背人伦者必受重惩 面对八项控罪,被告仅承认三项,包括非礼、性侵和偷拍。法官强调,被告背叛家庭信任,对未成年人实施系统性侵害,且在警告后持续犯罪,情节极其恶劣。
尽管辩方以 “初犯”“事后忏悔” 求情,法庭仍采纳控方建议,判处九年七个月监禁及 11 下鞭刑,以震慑同类犯罪。
社会之问:家庭监护如何抵御 “熟人之恶”? 此案暴露未成年人保护的深层困境:当施暴者是法律意义上的 “父亲”,受害人往往因情感依赖、恐惧家庭破裂而隐忍。
数据显示,新加坡超 70% 的未成年人性侵案由家庭成员或熟人实施,“家” 反而成为高危场景。
专家呼吁,需加强对重组家庭的监护干预,同时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 “信任成年人” 机制,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敢于求助。
从 “爹地” 到罪犯,被告用九年时间撕裂了 “家庭” 的温暖定义。正如法官在判决中所言:“任何以亲情为幌子的伤害,都是对文明底线的致命践踏。”
这场审判不仅是对受害者的公道交代,更是对所有家庭的警示:真正的爱,绝不能成为罪恶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