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客户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后,因业务调整、市场策略变化,出现公司“搁置不运营”的情况。但不少人存在误区:公司不运营是否可以“放着不管”?事实上,这种做法存在法律与财务风险。
睿信团队为您系统梳理:新加坡公司不运营后的应对方式、注销流程以及不注销的潜在风险。
公司不运营≠可以不管
首先需要明确,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即便不开展业务,依然必须履行基本的合规义务,包括:
按时提交公司年审(Annual Return)
完成税务申报(即使为“零申报”)
保留公司账目与法定文件
因此,公司即使没有运营,也不能“搁置不管”,否则将面临罚款、吊销执照,甚至影响董事个人信用的风险。
公司不打算继续经营,推荐主动注销
如果明确短期内不再经营,建议及时办理公司注销(Striking Off),避免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合规成本。
注销的常见适用场景包括:
业务转型或终止
合伙人/股东意见不合
长期搁置、无收入、无资产
计划在其他地区重新布局
新加坡公司注销的官方流程
根据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理局(ACRA)规定,公司的注销步骤包括:
1. 确认符合注销条件
- 公司没有欠债(包括IRAS、ACRA、银行、供应商等)
- 没有未完成的法律诉讼
- 公司账户已结清或关闭
- 公司不再有任何资产
2. 提交注销申请
由公司秘书或授权人通过ACRA BizFile+系统提交Striking Off申请。
3. ACRA审核与公告
- ACRA收到申请后,通常会在5个工作日内初步审核
- 审核通过后,ACRA会在官网刊登首次公告,公告期为60天,期间如无异议,公司正式注销
4. 收到最终确认
若60天内无人提出异议,ACRA会发出最终注销通知书(Striking Off Notice),公司即告正式注销。
不注销的风险与后果
若公司搁置不管,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罚款与法律责任
- 未按时报年审、报税,ACRA与IRAS会发出罚款通知,累计滞纳金高昂
- 严重者,公司将被强制除名(Compulsory Striking Off),董事将被列入黑名单
影响个人信用与身份申请
- 董事、股东的不良记录将影响后续在新加坡的银行开户、EP申请、永居或身份规划
账务遗留问题
- 若公司存在未处理的银行账户、税务或债务,后期清理成本与法律风险更高
睿信的建议
1. 公司短期内不打算运营,建议通过正规流程注销,避免后续风险
2. 如果不确定是否彻底放弃,可考虑做“休眠公司”申报,继续保留公司主体
3. 注销过程中,务必由专业秘书公司协助,确保账务、税务、银行账户妥善结清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公司注销全流程代办
税务清算与零申报处理
银行账户协助关闭
后续身份与出海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