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近八成公众有信心识别深伪内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

11小时前     清禹     1392

调查显示近八成公众有信心识别深伪内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 “过度高估自己”,或许是新加坡人网络安全意识的缩影。

新加坡网络安全局今日(2日)公布了2024年网络安全意识的调查结果。

针对1050名15岁以上受访者进行的调查中,

78%受访者表示有信心辨识深度伪造(简称深伪)内容,可疑内容和不协调的唇部动作,是这些受访者主要的分辨方式。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受访者进行相关测试后,仅有25%有办法正确分辨深伪造假和真实的视频。

换言之,自认能分辨者与真正能分辨者有着相当大的落差。

调查还发现,63%受访者听说过深度伪造,27%碰过涉及深伪的诈骗。

深伪内容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被不法分子滥用,作为偷拐抢骗的工具,且有日渐恶化的趋势。

因此,网络安全局首度在调查中针对深伪内容展开相关提问。

过去几年,多名本地政要也曾沦为苦主,遭不肖人士利用深伪技术冒充,“做出”他们实际上根本没做过的事,或“说出”他们不曾说过的话。

今年4月,网上曾流传一段以前总统哈莉玛为主角的深伪内容,该视频利用深伪技术冒充哈莉玛,对政府发出负面言论。

更早之前,总理黄循财也曾被冒充,对方利用深伪技术,制作他为某商业产品背书的虚假内容。

如何应对深伪内容对选举带来的威胁,也成为今年5月大选的重大挑战。

新加坡国会去年10月正式通过选举(维护网络广告诚信)法案,禁止任何人散播内容由数码生成或经数码窜改的网络选举广告,包括歪曲候选人言行的深伪视频。

调查显示近八成公众有信心识别深伪内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黄循财曾“被深伪”,为一款投资商品背书。(脸书)假的抓得出,真的辩不了?除了较新却已影响深远的深伪内容,网络安全局还针对“流行”已久的钓鱼攻击(phishing)展开调查。

最新的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显示,有高达80%受访者知道什么是钓鱼攻击,较2022年的72%上升八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也有三分之二(66%)受访者能准确辨识出所有钓鱼内容,同样比2022年的38%进步不少。

不过,只有13%受访者有办法准确辨识所有的钓鱼和真实内容。

进一步细看,87%受访者能成功辨别出以讯息、电邮及网站形式呈现的钓鱼内容,但能分辨出真实内容的受访者,却少于一半。

这一点和深伪内容相似,人们对虚假内容的辨别能力更高,但对分辨真实内容的能力则相对逊色。

这或许能从侧面理解为,面对真假难辨的数码内容,大家都更倾向于料敌从宽,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值得注意的是,15岁至24岁对钓鱼内容的识别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层。

这显示,年轻一代虽更热衷使用数码产品,但网络安全意识仍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近八成公众有信心识别深伪内容 但大家未免高估自己钓鱼内容通常会以网站、电邮和讯息等形式传播。(联合早报)调查的其他发现还包括,有57%受访者认为个人电脑或电子设备有可能被病毒或恶意软件入侵,这比2022年的60%有所下滑。

38%受访者认为自己可能坠入网络诈骗陷阱,同样比2022年的43%低。

此外,26%受访者曾在至少一个网络事件中受害,亦比2022年的30%来得少。值得一提的是,这当中,有60%网络事件受害者是15岁至44岁的年轻族群,另外40%则是45岁以上的受访者。

随着数码化日益深入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意识是否充分,将成为每个人接下来愈发重要的人生课题。

网络安全局将于今年9月举行第六届全国网安意识运动,并根据最新调查结果,将重点放在采取双重认证(2FA)和经常更新软件等网络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但既然有不少人可能过度高估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当局说不定也得加强这方面的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