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助会计划在未来三年 培训600名新义工

4小时前     月泓     1071

华助会计划在未来三年 培训600名新义工 华社自助理事会在1992年筹备成立之际,张心怡就开始担任义工,不仅陪伴着华助会以及需要帮助的家庭和青少年一路走来,也在过程中自我疗愈。

华助会今天(5日)在首届“义工与伙伴日”上颁发长青奖,表扬这位服务年资最长的义工,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培训600名新义工。

目前共有大约1600名义工的华助会,希望进一步扩大义工网络,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供可靠的导师和榜样。

华助会计划在2030年前,将“青少年护航计划”扩展至约30所学校,让华助会导师走入校园,并调派多达1000名义工到12间华助会中心及自助团体联合中心(Vibrance @ Yishun),支援活动。

担任“陪伴者”并创办“辅友会”70岁的张心怡告诉《8视界新闻网》,华助会尚未正式成立前,她从报章上得知此事,来自台湾的她自觉更能以华语协助本地华人社区。

她最初从事行政工作,如分发宣传单、参与补习计划及前台接待,随后也当起“陪伴者”(befriender),协助中途辍学的青少年,协助他们重返校园,随后也积极投身家庭关怀工作。

她身兼导师、辅导员与培训师多个角色,也是“辅友会”辅导协会的创办人。

这些年来,令她印象深刻的个案是一名13岁的怀孕少女,女孩试图以生育捆绑男友,后在家属干预下拿掉孩子,但之后仍与多名异性关系复杂。

张心怡坦言,当时缺乏专业辅导知识,以训诫方式劝导少女,少女之后就不再跟她联络,令她深感失落。

张心怡决定在辅导方面进行进修,一路读到博士学位,终于理解女孩并非自甘堕落,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拚命追寻一些没有得到的爱和补偿。

助人亦助己 在过程中疗愈自我张心怡透露,在助人的过程中,她也实现了自我疗愈。义务服务不仅唤起她对辅导工作的热忱和帮助他人的强烈渴望,也让她意识到自身的不足。

这促使她不断充实自己、反思与调整,逐步走出童年的阴影,度过家庭变故,重新掌握人生、情绪与思维。

她说,过程虽然充满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学习和反思,成为推动她成长的重要动力。她也非常感谢华助会多年来提供的温馨氛围,让她在这条助人之路上始终能够坚持下去。

264名义工与合作伙伴获表彰华助会首届“义工与伙伴日”在滨海湾花园花穹花田大厅举行,活动以“关怀有情,心手相连”为主题,264名义工与合作伙伴获表彰,其中包括义工表扬奖得主(个人与团队)易健丰,以及获得义工表扬奖(团队)与十年合作伙伴奖的杜克国大医学院。

身为华助会董事会主席的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在致辞时说,像华助会这样的社会组织只有在义工和合作伙伴的协助下,才能带来改变。

他希望大家能通过携手合作,进一步弘扬“一人一点心,社会更温馨”的社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