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2024-01-13     月曦     14646

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国大商学院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人越来越不快乐,不享受生活,成就感也降低。(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按理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物资越变越丰富,我们应该更享受生活,感到越来越幸福才对。

然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星期四(1月11日)公布的2022年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却显示,比起2011年和2016年,2022年受访的新加坡人在幸福感、享受生活和成就感三方面的指数都下跌了。

下跌最显著的是受访者的快乐指数。幸福感从2016年的53,猛跌至2022年的27.6。

同一时期的成就感,也从原有的58下滑至29.6。两个指数几乎下跌了50%。

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忙忙碌碌的新加坡人。(商业时报)

国大商学院1996年首次展开生活质量调查。这项每五年进行一次的全国调查,上两次分别在2011年及2016年进行。

原定于2021年展开的第六轮调查,因疫情延后至2022年。

共有1905名21岁及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在2022年6月至7月之间参与线上调查。

受访者被要求评估他们在人际关系和健康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觉得自己享受生活的频率等。

领导这项调查的国大商学院副教授淡马亚淑娟及商学院荣誉院士陈素娟,将调查结果集结成《狮城幸福生活面面观——经济繁荣以外》一书。另一名作者是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生袁炜伦。

新加坡人仍非常满意他们的家庭关系

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市中心的上班族。(海峡时报)

与2016年的调查相比,2022年的调查发现,新加坡人的自我幸福感在全部15个生活领域(房屋、友谊、婚姻或恋爱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生活水平、家庭收入、健康、受教育程度、工作、学习、休闲活动或娱乐以及精神生活)都下跌了。

从2011年到2016年,新加坡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已减退,但降幅不大。

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联合早报)

尽管调查结果不尽人意,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最满意的领域是他们的家庭关系,而最不满意的是家庭收入。这与过去的三次调查的结果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可把受访的新加坡人分为四类,下面依次按对生活最满意到最不满意来排列。

30%:对生活采取平衡态度,认为家庭价值观、可持续发展、传统价值观和物质主义同等重要的人,他们对生活是最满意的。

20%:亲社会的,关注家庭、他人和环境,而避免物质主义。

33%:注重家庭价值观和传统,如宗教和传统价值观,但不太关注可持续性。

17%:强调物质主义,对可持续性和传统主义的重视程度最低,他们也是对生活最不满意的一群。

红蚂蚁也整理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发现:

过去十年来,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有所下降,但那些注重家庭和传统、关心社会和环境、有一定金钱和社会地位、不过分强调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总体上对生活更满意;

那些优先考虑物质财富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是最不快乐的,尽管他们的经济状况更好;

某些具有特定价值观的群体,例如重视家庭与社会参与的新加坡人,在各方面的表现,也优于其他群体;

与早前的调查一样,男性、已婚、年龄较大、受过高等教育,在各项指标中如幸福感、成就感、享受生活等,往往高于其他群体;

家庭月收入和快乐程度成正比;家庭月入越高,在幸福感、是否享受生活、拥有成就感、掌控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分数,也会随之提升。

新加坡人对民主权利的满意度也有所下降

调查:新加坡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享受生活的人也变少了

2020年新加坡大选的其中一个投票站。(海峡时报)

从2011年到2022年,新加坡人对民主权利的满意度也有所下降,这对新加坡人的幸福感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调查也询问新加坡人对民主权利的看法,对投票、参加任何类型组织、组织集会、了解政府的工作和职能、言论自由及批评政府这六个权利方面,满意程度也低于2011年及2016年。

其中,“批评政府”的权利方面得分最低,满分为4仅取得2.58分。得分最高的则是“投票权”,得分为3.23。

淡马亚淑娟指出,她观察到年轻人在网上的参与度较高,这是一个好的迹象。她认为应有更多平台,让所有新加坡人积极履行他们的民主权利,借此提高满意程度。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