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
經濟長期停滯。
他們認為其他對我國構成嚴重威脅的前五的風險還包括(依次排名):
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與保險公司威達信集團(Marsh & McLennan)、韓國SK集團、蘇黎世保險集團以及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內的學術顧問聯合發布的《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結果。
除了新加坡,同樣選擇「經濟長期停滯」作為頭號風險的國家,還有:阿根廷、智利、巴西、芬蘭、日本、菲律賓和南非。
這份調查邀請了124個經濟體,共超過1萬2000位來自商界、政府和學術界的專業人士,回答「哪五個風險在未來兩年內將對你的國家構成嚴重威脅?」的問題。
他們必須從35種風險中作出選擇,沒有特定的順序,風險1表示每個經濟體中最常被選擇的風險。
新加坡的擔憂,與世界經濟論壇對一項針對近1000名商界、政府和學術領袖的調查的另一項調查相呼應。該調查發現,僅有十分之一的領袖預計未來三年全球復甦會加速,僅有六分之一對世界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
這些專業人士大多認為,未來三年,全球經濟復甦將動盪不定且有失均衡。
該報告稱,冠病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加劇了勞動力市場失衡、保護主義以及數字、教育和技能差距的擴大,有可能加劇世上的各種社會裂痕。
在那些能夠快速推廣全國疫苗接種計劃、成功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找到新的增長機會的國家,這將意味著它們能在短期內恢復到大流行前的趨勢,長遠來看有可能看到更具彈性的前景。
然而,許多其他國家卻因為疫苗接種率低、衛生系統持續面臨嚴重壓力、數字鴻溝和就業市場停滯不前,而前景黯淡。
馬國最擔心人為環境破壞、中國最擔心極端天氣事件
對鄰國馬來西亞的企業而言,人為環境破壞是頭號風險。接著依次是:就業與生計危機、經濟長期停滯、地緣政治資源爭奪、大型經濟體的債務危機。
在新加坡的主要貿易夥伴中,中國大陸企業將極端天氣事件、資產泡沫破裂、傳染性疾病、社會保障體系崩潰或從缺,以及地緣政治資源爭奪,列為前五個風險。
美國企業最大的擔憂,依次是:資產泡沫破裂、氣候行動失敗、極端天氣事件、大型經濟體債務危機、就業與生計危機。
英國企業則依次是:網絡安全策略失效、大型經濟體的債務危機、經濟長期停滯、傳染性疾病、極端天氣事件。
經常被用來與我國進行對比的香港,則將資產泡沫破裂、經濟長期停滯、傳染性疾病、國與國的衝突、社會凝聚力侵蝕列為前五大風險。
至於台灣,前五大風險分別是:傳染性疾病、極端天氣事件、地緣政治資源爭奪、網絡安全策略失效、資產泡沫破裂。
社會凝聚力被削弱、生計危機和心理健康惡化,則被認為是自冠病疫情暴發後,增加幅度最大的風險。
未來幾十年內,料將有7萬次衛星發射,太空旅遊業也將有所發展。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這將提升發生碰撞的風險,也會增加太空碎片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