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但在這個體系內的學生,甚至是家長都面臨壓力。李顯龍總理認為,適當的壓力可成為進步的動力,但壓力不應大到令學生受不了。除了改革教育制度以求平衡,政府也格外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可以隨時尋求幫助。
李顯龍總理(右三)2月3日在德義小學頒發宏茂橋德義區教育儲蓄獎勵金和德義區公民諮詢委員會助學金。(海峽時報)
李總理也是負責德義區事務的宏茂橋集選區議員,他2月3日出席在德義小學舉行的宏茂橋德義區教育儲蓄獎勵金頒獎禮。3日和4日分別舉行三場頒獎禮,每場有約140名學生領取獎勵金。
總理在致辭時指出,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在全球首屈一指,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中,新加坡學生在語言、科學及其他社會技能方面總是名列前茅,但即便如此,在這個體系內的學生也並不容易。
「因為你必須努力學習,而且還有壓力。很多孩子感受到了壓力,很多家長也感受到了壓力。小六會考期間,有些家長甚至會請假陪孩子一起備考。我認為認真對待考試是好事,但壓力太大也不好。」
李總理:為體系尋找平衡
在適中壓力下努力用功
因此,新加坡取消了小一小二的學校考試、以分級製取代小六會考的總積分制,中學也全面落實科目編班製取代分流。「我們一直在努力為這個體系尋找平衡,讓你可以在適中的壓力下努力用功,而不會感到『buay tahan』,忍受不了。」
當局也格外重視心理健康課題,學生在感到壓力或無法承受時,總會有尋求幫助的途徑。李總理說:「老師和輔導員會提供幫助和指導,我們也會針對反饋做出調整。我們會以可持續的方式繼續下去。這些我們都會去做,剩下的就得靠你們自己了。」
李總理同天也出席了德義區公民諮詢委員會助學金頒獎禮。區內的鄰里中元會2023年籌集超過19萬元,頒發約230份助學金幫助區內學生。
總理致辭時說:「無論孩子們家裡的經濟情況如何,我們都一定要確保每個學生能擁有充分的學習機會。這不但需要政府的支持,社區與合作夥伴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他也呼籲學生們注重全面發展,爭取好成績的同時,也不忘建立品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我也希望你們將來能回饋社區,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