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中國勞動市場的薪資調查來看,社會新鮮人初出茅廬就要求每月進帳五位數,確實有點難度,除非真的是領域內各公司都爭搶的佼佼者。
不過,若把眼光放長遠,拿著相對符合工齡的薪金務實向上,每月領4000至6000元的薪金,應該還是不難的。
據第一財經報道,超過七成的中國本科生畢業起薪在3000至7000元人民幣之間。而站在金字塔頂端,起薪成功跨越1萬元的本科畢業生,只有區區4.3%。
從這點可以看出,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一畢業就能月入過萬的夢人人都有,卻只有少數人能夠夢想成真。
大部分社會新鮮人的月收入都落在4000元至6000元的區間,占了總人數的逾40%,即10個本科畢業生中有四個如此。
其中5000至6000元的比例最高(21.2%),其次是4000至5000元(20.3%)。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平均工資數據,當地薪金最高的三個行業,都是引領世界潮流的關鍵領域,即: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薪10萬1281元)、金融業(8萬2930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7萬2233元)。
這三大行業的年薪,分別是中國薪金平均水平的1.75倍、1.44倍和1.25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據顯示的是平均年薪,剛入職的員工起薪一般沒那麼高。
但無可否認,作為參考基礎,月入過萬的工作肯定包攬在上述三個行業中。有沒有入對行,才是左右薪金結構的主要原因。
這也與上述報告的調查結果不謀而合。報告顯示,畢業起薪過萬的中國本科生主要集中在:
這是因為現代中國年輕人一方面哭窮,紛紛申訴薪金跟不上消費水平,一方面在心理上還是對藍領工作頗為抗拒。
一些人寧願繼續在家待業,亦或將就選擇不理想的白領工作,也不願嘗試體力勞動相關的職業。從事藍領工作等於「沒讀多少書」的刻板印象,依然深刻在不少中國人的腦海中。
據《南華早報》報道,若此現象長此以往,到了2025年,高度依賴體力勞動的職缺,可能擴展到數千萬份。屆時有七成中國企業將面臨人力短缺,55%企業找不到藍領員工。
中國教育部預估,尋找白領工作的畢業生將遠超職缺,僧多粥少。到了2025年,製造業將出現近3000萬個職缺。
在深圳經營修車店的老闆劉凱(譯音)透露,修車行業近幾年確實越來越難招到技工。單調枯燥的工作內容以及不定時的工作時間,是不少年輕人不願投入行業的原因。
「他們每天都需要周而復始重複乏味的工作,沒有固定的休假,工作時長往往在12個小時左右。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不願意承受這樣的磨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