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千萬別選4樓或13樓? 原來不只有華人迷信

2024-03-13

今年2月12日,建屋發展局的「居者有其屋」計劃推行60周年。在該計劃下,建屋局迄今興建了約125萬個組屋單位,為八成新加坡居民提供住房。

每一名屋主相信都會把新屋好好打造一番,但除了設計和裝潢等外在元素,一些人也會請命理師上門看看,讓他們參考家具應該擺哪裡。

新加坡人遷入新居時,也有人會遵循華人傳統,一邊把鳳梨(福建話發音為「Ong Lai」,與「旺來」諧音)滾進客廳一邊說吉祥話,象徵家宅興旺,財源滾滾。

不僅購屋後該注意各方面,一些人在選屋時也會小心謹慎,其中一個就是按照命理學選擇要買哪一個樓層的單位

一般上,6、8和9都是比較吉利的數字,因為它們在中文裡有著財富、順利和長壽的寓意,反之與「死」字同音的「4」就不怎麼受歡迎。

為避開不吉利數字,一些住屋大樓的電梯要麼直接不放置相應數字的按鈕,要麼以另一種方式替換。

一名馬來西亞網民日前在臉書上發文,文中的照片可見,電梯里的按鈕不見4樓和14樓,而是分別以3A樓和13A樓取代。

有網民指出,應停止在住宅建築使用3A或13A,不只會令人混淆,也可能讓兒童感到困惑。(網際網路)該網民就提出隱憂,指當地地方政府應停止在住宅建築使用3A或13A,不只會令人混淆,也可能讓正在學習數字的兒童見狀後感到困惑。

樓層和大牌被指「不吉利」尺價較低 上述例子套用在買房的課題上,不免讓人好奇:

被指建在較不吉利樓層的住家單位,價格是不是就比較便宜?

幾年前,房地產網站99.co就對新加坡的轉售組屋和轉售公寓價格展開調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調查發現,位於4樓或13樓的轉售組屋單位,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和公寓式組屋的中位數尺價(psf)都比整體中位數尺價較低,但價格差異並不大,差距介於0.98%至2.81%之間。

至於大牌有4或13的轉售組屋,價格差異則介於0.75%至2.96%之間。值得一提的是,這類組屋的三房式單位中位數尺價,反而還比整體中位數尺價來得高。

調查發現,位於4樓或13樓的轉售組屋單位,都比整體中位數尺價較低,但價格差異不大。(海峽時報)另一邊廂,有不吉利數字的轉售公寓中位數尺價差距更顯著,其中以核心中央區(CCR)的私宅尺價差異最大。

調查顯示,在4樓或13樓的CCR轉售公寓單位,中位數尺價為1967新元,比平均2088新元的尺價差了5.8%。

那些大牌有4號和13號的核心中央區公寓大樓,中位數尺價則為1847新元,比平均尺價差了11.54%。

然而,也不是每個新加坡住宅區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時能為屋主在賣房時賺取利潤。

房地產公司橙易產業研究與諮詢主管孫燕清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說,為了探討新加坡吉利樓層的現象,該公司通過數據來分析本地私宅不同樓層的盈利(profitability)。

結果發現,以樓層數字(floor numbers)來分析,含有「4」的14樓私宅單位,87%能帶來有營利的交易,相比之下有吉利數字的8樓或28樓,分別只有82%和84%的單位讓賣家賺到錢。

孫燕清說,住在那些吉利樓層的屋主,相信在買房時付了更高的費用,如果在賣房時買家不願意付得更多,利潤自然就會變低。

她說:

「這就駁斥了售賣不吉利樓層單位時,會比吉利樓層單位帶更大損失的說法。」

「因此,相比樓層數字,住屋樓層或許是在探討賣房時能否帶來利潤時一個更可靠的指標。」

專家認為,相比樓層數字,住屋樓層或許是在探討賣房時能否帶來利潤時一個更可靠的指標。(海峽時報)英國和加拿大也忌諱? 有趣的是,外國人在買房時也會以數字吉利與否,作為重要的考量。

在英國,人們購屋時會儘量避開13這個數字,不只房屋的任何相關數字不能有13,他們還會刻意不選在星期五恰好又碰上13號的日期進行買賣交易。

2017年,一個英國房產網站的研究報告揭露,約30%的英國人在買房時,會儘量不買與「13」相關的單位。

這種坊間的迷信觀念,也讓英國有這個數字的房屋,比平均的房產價格低了約8974英鎊(約1萬5275新元)。

報告也指出,24%的英國受訪者會預期,有13的房產會有較低的問價(asking price)。

這種現象早在10多年前,也已開始在加拿大浮現。

2014年的一項報告分析了大溫哥華地區於2000年至2005年的住宅交易。

報告說,4號的不吉利效應,對那些有更多華人的社區房價產生了更大影響——地址尾數有4號的住屋單位,比其他單位便宜2.2%。

位於艾弗頓路的Sky Everton公寓外觀。(聯合早報)樓層越高利潤越高 蟻粉是否也有這方面的迷信?

另一種與數字相關的說法是,單位售價會樓層越高而增加,不完全與特定樓層的數字有關。孫燕清引述數據印證這一點: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 11樓至16樓的私宅單位,平均能帶來約34萬5011新元的利潤;
  • 17樓至34樓的私宅單位,平均利潤則為43萬3994新元;
  • 位於35樓至39樓的私宅單位,平均利潤就進一步增至52萬4738新元。

但孫燕清補充說,這個情況有時到了某個特定樓層之後,就不再奏效。這是因為,介於40樓至45樓的私宅單位,平均利潤就減至47萬8756新元。

(海峽時報)按照這個邏輯,也就能解釋為何有些含不吉利數字的樓層單位,仍能有更高的盈利。

孫燕清舉例,在較不吉利的14樓的私宅單位,平均利潤為34萬6255新元,要比8樓單位的利潤(33萬7723新元)來得更高。


相关文章

  • 多次性侵未滿16歲少女 本地前電視藝人方威捷認罪
  • 特價雞飯只須1新元9角 鄰里雞飯店日賣500盤
  • 一名43歲男子橫屍在新加坡小印度後巷,警方封鎖調查!
  • 泰國周增近3萬例,東南亞多國拉警報近1個月全球超1600人染疫死亡
  • 【新聞人物】昔日「八公子」 因性侵未滿16歲少女入獄 方威捷案引關注
  • 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方威捷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PAVE推出線上課程 助孩童學會預防性侵犯
  • 發布冒犯回教徒帖文 醫生被罰款1萬元
  • 方威捷為何沒被打鞭?少女年齡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