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蟲的臉公諸於世,真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衛生問題?

2024-03-16

新加坡環境局去年10月發表的年度報告里,有一條信息抓住了紅螞蟻的眼球。

2022年當局針對公眾亂扔垃圾的行為,開出了超過2萬張罰單,比2021年的約1萬4000張罰單多出四成。

環境局在回復媒體詢問時透露,執法人員2023年對亂丟垃圾行為開出1萬8600張罰單。

日前,國會在辯論各個政府部門的開支預算時,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也說,同疫情暴發前的兩年相比,2022年和2023年有關亂丟垃圾的反饋增加了15%。

為解決亂扔垃圾的問題,當局採取軟硬兼施的做法。

馬炎慶說,公共教育的工作和宣導活動有成效,新加坡人大致上也具有公民意識,但當局觀察到一些持續存在的問題,「因此不能僅局限於公民教育。」

於是,永續部將把今年定為「公共衛生之年」,除了垃圾問題,也涵蓋去年被指骯髒程度「三年如一日」的公廁衛生等方面。

公開垃圾蟲照片或是「絕招」? 同疫情暴發前的兩年相比,2022年和2023年有關亂丟垃圾的反饋增加了15%。(新明日報)就如馬炎慶所說,環境衛生有待改善的問題持續存在,當局多年來也持續落實多項措施,望能起到阻嚇作用。

像是在2022年,環境局把垃圾蟲進行勞改時身穿的背心改造一番,顏色變成了更鮮艷「搶眼」的螢光粉和螢光黃,還安排肇事者到繁忙的市區勞改。

環境局說,今年將繼續安排垃圾蟲到垃圾熱點區(hotspots)掃地清理環境。當局也會加大執法力度,如更頻密地部署閉路電視、也會有更多突擊行動。

此外,當局擬推出另一項計劃,但這項宣布近來引起坊間熱議:

在社區張貼垃圾蟲的照片,並請公眾協助揪出他們。

計劃的具體細節有待公布。環境局指出,垃圾蟲身份確認後可能被控上法庭。在調查幼童、年長人士或弱勢群體時,當局會謹慎處理。

公開垃圾蟲的照片,預料也是萬不得已時才會使出的絕招(last resort)。

環境局在社區等垃圾熱點區部署的電眼,今年將增三倍至約1000個。(海峽時報檔案照片)馬炎慶當時在國會上說,環境局在社區等垃圾熱點區部署的電眼,將增三倍至約1000個,並與社區利益相關者合作,鎖定亂丟垃圾者的身份。

馬炎慶表示,倘若還是毫無頭緒,當局會考慮把這些人的照片放在他們扔垃圾的地方附近,尋求公眾的協助找出他們。

居民擔心提供線索會惹是生非 實際上,把疑似垃圾蟲照片公諸於世,同勞改一樣,都是為了讓肇事者在公眾面前沒面子(public shaming)。

不過,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進行勞改者的行為已證據確鑿,但垃圾蟲照片曝光時,背後也許還有很多未知的細節,因此後者該如何執行又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值得商榷。

從某程度上來看,公開垃圾蟲的照片能為電眼拍不到、或拍不清楚的畫面提供線索。

丹戎巴葛集選區議員祖安清心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閉路電視的效果有限,識別罪犯也不容易,「因為他們知道電眼的位置,也不能在每個角落設置電眼。」

議員祖安清心說,閉路電視的效果有限,要準確識別垃圾蟲也不容易。(海峽時報)祖安清心透露,有些居民其實已經在這麼做——看到鄰里有任何人亂丟垃圾,就拍下他們的所作所為發給當局。

然而,如果真的請居民幫忙認人,有多少人真的會充當「義務警員」,協助當局把垃圾蟲繩之以法?

對此,新加坡媒體日前上街收集居民的意見。

有公眾反映說,即使知道垃圾蟲的身份也未必會提供線索,因為擔心惹是生非,也有居民關注舉報肇事者的整個程序會否匿名。

也有公眾認為,把照片放出來也許能成功阻嚇慣犯的行為,但長遠來看,他不覺得這會讓社會變得更友善。

他說:

「我不想生活在一個人們總是在尋找別人過錯的社會裡。」

《新明日報》在2020年就曾報道,一名住在新加坡東部的六旬大叔,會定期拍下居民亂丟垃圾或吐痰的證據,平均一個月會向當局舉報約80起案例。

(新明日報)他坦承,自從開始這麼做後,有被拍者直接找上門要和他對峙,但他並不理會,也有人「反拍」他並放上網,引起一些網民的不滿,更讓這名大叔感到委屈又憤怒。

「我知道很多人被舉報後感到不開心,才會把我的所作所為放上網。不過,我是在公共場所拍照,內容是有關公眾違例的行為。」

「我只是不想讓他們成為垃圾蟲,對環境造成破壞。」

當局請公眾幫忙前應制定嚴格標準 如何讓公眾主動幫忙揪出垃圾蟲,又不會令人感覺到頭來是在「好心做壞事」,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也有專家認為,垃圾蟲的照片曝光後旨在讓他們顏面盡失,但其中一個重要考量是,該如何讓公眾相信這個方案能起到阻嚇作用。

新加坡行為洞察小組(BIT)總監Serene Koh說:

「如果給人一種當局因為輕微丟垃圾罪就要揪出垃圾蟲的誤解,那公眾可能會覺得政府是在小題大做,或是人們的聲譽因為一點小過錯就受損。」

她建議,當局在釋出這一招時,應制定一套嚴格及透明的標準,讓新加坡人了解到這些人的照片不是隨隨便便就被公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也有專家提議,與其依靠社會大眾揪出垃圾蟲,不如嘗試另一種方法,也就是鼓勵居民看到其他人丟垃圾時上前提醒他們,而不是看到什麼不對的地方就先拍照。

有專家提議,與其請大眾幫忙揪出垃圾蟲,不如鼓勵居民看到其他人丟垃圾時上前提醒他們,而不是看到什麼不對的地方就先拍照。(海峽時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高級傳播顧問埃弗羅德·海珊說:

「我強烈建議展開長期的宣導活動,而不是零零散散的,讓公眾能互相提醒要做對的事。如果別人提醒我把垃圾撿起來丟進垃圾桶,我會覺得是善意的。」

但仔細想想,要公眾主動提醒別人別亂丟垃圾,也未必人人都做得到,最終可能會被肇事者嫌「雞婆」(意指多管閒事),倒不如「眼不見為凈」。

「保持環境清潔,人人有責」——這句常用來的宣導環境衛生的標語,新加坡人應該已聽過無數遍,當中的道理應當也不難懂。

但現實情況往往反映出的是,很多時候說的真的要比做得容易。


相关文章

  • 家門前險遭四男擄上車非禮 柔女極力反抗僥倖脫身
  • 新山商家豆花份量惹議 客人嘲:買盒子送豆花?
  • 五名中國商人在曼谷被綁架 其中兩名嫌犯為泰警
  • 泰國一天然氣儲存設施發生大火 一人死亡
  • 青年持亡母人形牌拍畢業照 成母親節最催淚照片
  • 九塊KFC炸雞隻賣10元 馬國民眾苦排四小時才買到
  • 柔佛圈定柔新經濟特區範圍 包含新山古來笨珍等區
  • 馬國希盟成功守住新古毛州席
  • 柔佛圈定柔新經濟特區範圍 包含新山古來笨珍等區
  • 青年持亡母人形牌拍畢業照 成母親節最催淚照片
  • 九塊KFC炸雞隻賣10元 馬國民眾苦排四小時才買到
  • 韓男泰國旅遊失蹤 疑被謀殺水泥封屍塑料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