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公眾養成再循環習慣 今年底每戶家庭料收到家用式回收桶

2022-01-16

內政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政務部長陳國明說,環境局分發容器,是希望公眾平時可先把東西清理乾淨後放在容器內,之後才拿下樓再循環。分發詳情日後公布。

平時順手先將可再循環的物品和一般垃圾分開,等到要把東西拿下樓投進藍色回收箱時就會方便許多。為鼓勵公眾更常再循環和養成正確的回收習慣,國家環境局預計今年底分發家用式回收桶給每戶家庭。

2022年推廣正確回收運動(Recycle Right 2022)昨天啟動,出席活動的內政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政務部長陳國明在接受訪問時,透露這項消息。

陳國明說,過去幾年,環境局通過全國再循環計劃鼓勵公眾多響應再循環號召,雖取得一些成效,但公眾丟進藍色回收箱的物品,約四成受污染,因此目前更重要是提倡正確回收習慣,政府也會與社區夥伴和業者合作,讓再循環變得更容易和方便。

他說,目前已有一些家庭會把可回收物品分開存放。環境局分發容器,是希望公眾平時可以先把東西清理乾淨後放在容器內,之後才拿下樓再循環。

環境局將與公共垃圾收集業者合作展開分發工作,詳情日後公布。

六成家庭定期再循環舊物相較四年前並沒增加

今年的運動迎來新的吉祥物——藍色回收箱「Bloobin」。與一般吉祥物不同,它一點也不喜氣,而是一副喪氣樣。

20年前,剛「加入」回收事業的Bloobin滿懷希望,以為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減少送往實馬高埋置場的垃圾。但多年來,眼見許多公眾仍把回收箱當垃圾桶,它感到越來越沮喪。它的故事正反映了新加坡在舊物回收方面遇到的窘境。

根據環境局公布的最新數據,去年完成的家庭回收習慣調查顯示,本地每五戶家庭中有三戶定期再循環舊物,這與當局2018年完成的另一項調查相比,數目並沒有增加。

此外,多達四成物品因被其他不可回收的垃圾、廚餘和液體弄髒而無法再循環。常見垃圾包括紙巾、泡沫塑料餐盒、披薩盒。

對於我國在推廣再循環和公眾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難,陳國明說:「挑戰不在於要人們多多再循環,而是怎麼正確地再循環。若做得不對就無法改進整個過程。」

接下來,公眾會在組屋區的垃圾槽和回收槽看到印有Bloobin的貼紙,提醒大家丟東西前,檢查到底是垃圾還是可回收物。

公眾的舊物回收常識並非毫無進步。例如,約八成家庭現知道回收物品會集中送往中央設施,再進行分類,百分比高於2018年的57%。也有較少家庭誤以為可回收物品最終會與一般垃圾一樣被焚化,占比從12%降至6%。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男幫妻子申請准證,卻因這一舉動遭拒簽、雙雙被罰$3500!
  • 網傳視頻男子遭人毒打 警逮一對男女起武器和現金
  • 酒後暴行!65 歲男子巴士站狠毆女鄰居,再襲警獲刑 18 周
  • 當啃老族伸手要錢 不肖女打老母入獄
  • 華僑集團季度盈利三年來首次下跌
  • 王瑞傑:美國退出全球領導角色 各國須攜手重建新世界秩序
  • 《我來報新聞2025》挑戰賽 入圍名單揭曉
  • 王瑞傑:政府須提供重新培訓 讓員工不會因科技進步而失業
  • 蟬群擾民 朱倍慶協市鎮會多方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