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住院」雖有助緩解病床吃緊問題,有些病患卻難以安心休養

2024-03-28

本月初,衛生部長王乙康在國會上宣布,「居家病房」計劃(Mobile Inpatient Care@Home)從4月1日起將納入公立醫院服務的主流醫療服務。

這個計劃在2022年4月以試點形式推出,旨在讓更多醫院和不同病症的患者,可以在家接受治療和休養。換言之,就是把住院的概念轉移至病患的家中。

目前,本地有多家醫院提供這項計劃,包括陳篤生醫院、新加坡中央醫院、樟宜綜合醫院等。截至2023年底,當局共設立超過100個虛擬床位,照顧到2000多名病患,預計節省約9000個住院日。

衛生部擴大這項計劃的規模之際,希望今年能將居家病床增至300個。

在家「住院」更有助於康復 參與「居家病房」計劃的病患病情需穩定、預料不需要重症監護,家中也需有電信服務等。(Hospital Management Asia網站) 這項計劃試圖解決本地醫療體系的哪些問題?

首先,是病床吃緊的問題。

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9月間,本地公立醫院的床位等候時間中位數約為七小時,去年同一期間則略增至七個半小時,等待時間根據病患在急診室確定得入院後開始計算。

雖然衛生部下來六年會在公立醫院增設4000個床位,也會在登加新鎮增設全新綜合與社區醫院,但隨著本地人口老齡化,病床供不應求的問題或將持續存在。

符合計劃條件的病人居家休養,意味著醫院能騰出設施和資源,給其他更有需要的病患接受治療。

王乙康在國會發言時指出,在醫院外和社區里提供護理服務的這一環,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所有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全程都需在醫院接受「高度護理」和持續監測。

在「居家病房」計劃下,符合條件並被診斷出有皮膚感染、尿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況的患者,可選擇在自家接受治療,無需住院。

根據中央醫院為這項計劃設計的簡介手冊,病患的病情也需穩定、預料不需要重症監護,家中也需有電信服務等。

中央醫院為「居家病房」計劃設計的簡介手冊。(新加坡中央醫院)居家病房的運作也比照醫院病床,一位專家顧問會被指派負責計劃下的病患案例,也會與其他醫生、護士,治療師等醫療團隊合作,24小時候命為病患提供所需的照顧和支援。

再者,從病患的角度來看,居家康復的過程也頗有好處。

接受本地媒體訪問的醫護人員認為,患者在家中會康復得更好,畢竟是身處熟悉的環境,相信他們能吃得更好睡得更好,也會復原得更快。

這些病患的看護者應當也能從中獲益,不僅無需按照醫院規定的時間去探病,也能有更多時間地料家人及和他們相處。

當局下來有意讓更多不同病症的患者,也能在「居家病房」計劃下受惠。

病患:有醫護人員貼身照顧較安心 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9月間,本地公立醫院的床位等候時間中位數約為七小時,去年同一期間則略增至七個半小時。(聯合早報)該計劃試行兩年雖有其成效,但這個概念畢竟在本地還算新穎,有多少病患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還是個未知數。

實際上,「虛擬病房」的概念多年前已在國外出現,如英國在2005年就試行類似計劃,自此也擴大計劃的規模,如今提供超過1萬個居家病床。

在阿德萊德,當地還建立獨立虛擬醫院,使居家病房的概念得到進一步發展。

英國自2005年落實「虛擬病房」的概念。(網際網路)有鑒於此,這項計劃在新加坡也必須經過一段過渡期。儘管院方會建議符合條件的病患參與這項計劃,但他們還是有權利選擇,可隨時婉拒。

受訪醫護人員說,一些病患拒絕「在家住院」的原因,是因他們對於在醫院接受治療的過程更為熟悉。

有受訪病患認為,自己更傾向於有醫護人員貼身照顧,以防病情突然惡化,這樣才能比較安心。

另外,有病患是因家中缺乏看護方面的支援,或住家環境不適合而回拒這項服務。

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洪毅翰(譯音)副教授說,要在主流群體里取得成功,公眾對傳統護理的概念需要改變。

他說:

「(當局需要藉由)數據和證據說服社會大眾,這個新的護理模式不會對他們的康復過程造成影響,公眾也需對新加坡不斷變化的醫療體系,抱持開放的態度。」

國人對醫療服務的觀念也需與時俱進? 王乙康說,把「居家病房」計劃納入公立醫院服務的主流醫療服務,目的是為了讓新加坡不會在想到擴增醫療保健能力時,就陷入「建設醫院」的思維模式。(聯合早報)如同專家所言,新加坡醫療體系持續進步,包括引進各種新科技和方案,以更完善地照顧病患的需求。

然而,公眾的步伐能否跟上,是當局必須考量的因素。

王乙康日前在國會上說,把「居家病房」計劃納入公立醫院服務的主流醫療服務,目的是為了讓新加坡不會在想到擴增醫療保健能力時,就陷入「建設醫院」的思維模式。

紅螞蟻認為,這句話可解讀為許多新加坡人還是免不了產生「第一時間應該去醫院看醫生的想法」,而且許多例子也恰恰體現了這一點。

像是疫情期間,儘管政府呼籲僱主允許確診的員工不必出示病假單(MC),也能申請病假,但還是有一些僱主繼續要求員工提交MC,釀成疫情高峰期診所外人滿為患的景象。

公立醫院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則是急診室常常「爆滿」的情況。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邱德拔醫院的急診部門。(海峽時報)這個現象其實關乎到當局嘗試解決的病床短缺問題,也牽涉醫護團隊人手是否充足,但一些公眾基於種種原因,即便病情不算嚴重也仍往急診室跑。

這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要如何向公眾宣導重要的醫療服務意識,讓他們能試圖接受不一樣的治療方針,相信才能讓「居家病房」計劃發揮最大的效益。


相关文章

  • 馬國長途巴士意外 約七成發生在晚上10點至凌晨6點
  • 妻手機跳出「親愛的」信息 印尼妒夫用鋤頭砍死妻子
  • 家門前險遭四男擄上車非禮 柔女極力反抗僥倖脫身
  • 法國女商人因病自殺 1億泰銖遺產全給泰國保姆
  • 五名中國商人在曼谷被綁架 其中兩名嫌犯為泰警
  • 馬國小販去年病逝 近日被盜用名義在網上籌款
  • 印尼上個月遇40多年來最熱四月份
  • 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得獎名單出爐 舞蹈團和劇團脫穎而出
  • 社德他:泰國將重新把大麻列為受管制毒品
  • 緬甸政府拒絕洪森與翁山淑枝視頻通話要求
  • 中獎彩票被吹入下水道 泰國警方動用起重機助撿回
  • 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得獎名單出爐 舞蹈團和劇團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