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反对党竟“示弱”说来届大选不求上台执政 怎么回事?

2024-04-18     月曦     2520

新加坡反对党竟“示弱”说来届大选不求上台执政 怎么回事?

工人党在2020年大选获得的国会席次创新高。(海峡时报)

作者 李国豪

谈到钱,一般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多多益善。

去考试,分数要越高越好。

将这个道理套用到政治领域,一个政党,理论上也应期待赢得的议席越多越好,多到能上台当政府更是至高目标。

但新加坡主要反对党工人党没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他们只求做个制衡政府的反对党就好。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今天(17日)又再重申了这个立场。

(没错,这并非工人党首次宣示这项立场,该党多年已在不同场合复述过相关说法。)

让毕丹星旧事重提的,是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在《海峡时报》所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

在该篇题为《在黄副总理接棒之际为来届大选造势》(Creating forward momentum for next GE when DPM Wong is leader)的文章中,文末有句话提到:

“工人党表示他们会在来届大选倾向争取组成政府的策略。”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工人党有意在来届大选组成政府。

文章刊出后,毕丹星大动作在脸书贴文否认,强调工人党初心不变,只求制衡行动党,不求在来届大选取而代之上台执政。

“工人党这么多年来对选举议程一直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的中期目标是确保至少三分之一的国会议席不在行动党手中。”

“在我们看来,一个更平衡的政治体制符合新加坡的根本利益。”

“和许多新加坡人一样,工人党寻求的是政治体制的进化(evolution),而非革命(revolution)。”

用一句话来概括毕丹星的意思,大概就是:

没有哦,我们何时有这么说过,别把我们没说过的话塞进我们的嘴里哦!

新加坡反对党竟“示弱”说来届大选不求上台执政 怎么回事?

“示弱”的工人党比较受欢迎?

毕丹星反应如此巨大,自有选举方面的考量:

一个只求低空飞过的工人党在选举中能拿到的票,会比一个“好高骛远”的工人党来得多。

人们只求制衡,不求政党轮替,新加坡选民,比大家想像中的还会算,也比大家想像的还理性。

2020年大选,反对党表现强劲,行动党多丢失一个集选区,让工人党合共拿下两个集选区和一个单选区,是行动党自建国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

行动党61.24%的总得票率,也比2015年大选逊色不少,是有史以来第三差。

但根据选后众家分析,尽管票投反对党的选民比例增加,但他们的诉求主要仍是制衡行动党,而非寻求政党轮替。

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新加坡选民现阶段想要的,是一个制衡行动党政府的反对党,而不是直接上台当政府的反对党。

新加坡反对党竟“示弱”说来届大选不求上台执政 怎么回事?

工人党强调其中期目标不是要取代行动党执政,而是要否决后者的三分之二优势。(海峡时报)

理性抉择

根据投票行为相关的理性选择理论,理性行动者会寻求最大化其最大效用,并最小化其最大潜在损失。

例如,在某个有A、B、C三个候选人的选举中,某位选民的心中排序是A>B>C。一旦发现最喜欢的候选人A无望当选,为了不浪费选票,理性的他会选择把票投给比较不那么讨厌的候选人B,以避免最讨厌的候选人C当选。

把这套情境套用到新加坡,假定某位新加坡人的投票意愿排序是:

【行动党执政,工人党制衡】> 【行动党执政,工人党无制衡】 > 【工人党执政】

情境1:

在工人党无法威胁行动党执政地位的情况下,他会放心把票投给工人党,以达到【行动党执政,工人党制衡】的目标。

情境2:

但若工人党看起来有可能威胁到行动党的执政地位,为了避免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工人党执政】发生,这位选民就有可能退而求其次,把原本打算投给工人党的票转投给行动党,以免自己那一票不小心促成政党轮替。

工人党现阶段的策略,无疑是希望在情境1下,将其得票最大化。

反之,一旦让选民误会工人党有意取代行动党执政,导致情境2发生,原本准备投工人党的选民因此动摇,为求保险起见,宁可投给行动党。如此一来工人党就有可能因小失大,反倒连基本盘也无法守住。

工人党持续“示弱”,坚称自己没有打算要政党轮替,为的就是避免第二种情况出现。

正如毕丹星在脸书贴文先打好的预防针:

“我预料新加坡人将会更常听到这类毫无根据,强加给工人党的野心和议程。”

“也许有种观点认为这种说辞将促使摇摆选民变得保守,并把票投给行动党。”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