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都起价了!
市井小民向来爱这么发牢骚,有时夸张了点,但此时此刻,就是来真的了,我们已经感觉到一场万物涨价的风暴的来临。
西方人说这将是一场“完美风暴”(perfect storm)。这个“完美”说的不是美美的好事,而是说屋漏偏逢连夜雨,什么坏事都到齐了,正等著制造一场横扫全球的超大风暴。
去年疫情刚暴发时,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许多原材料和商品价格都下滑,驾车人士添油时少付了点,人们在网购时享受一些折扣。
不料,很快的,这个局势就扭转了。随着疫情和缓,各国逐渐解禁,消费需求回升,中国等地工厂复工,加上各国央行增发货币,导致投资热钱流溢。结果,原材料价格猛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安徽省淮北的铝材工厂。(法新社)中国传媒报道,自今年初以来,原材料比如铜、铁矿石、原油、纸浆,白糖,棉花等的价格就涨个不停。与2019年相比,铜价上涨44%,铝价上涨29%,铁矿石上涨70%,大豆价格上涨52%。
此外,全球面对芯片短缺的问题,汽车制造受到的冲击最大,造成约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汽车供不应求,价格跟着上涨。
上海的特斯拉汽车工厂。(路透社)当然,最受关注的是能源的价格。自5月以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上涨了95%,而随着北半球冬天的到来,能源需求势必大增,各地汽油价和电价的上涨就很难避免了。
正当原材料价格飞涨的时候,海运业陷入百年不遇的危机。疫情导致的船员更换难题,影响航运的正常操作,应付不了大增的海运需求。
结果,货物滞留各地港口,海运业患上“箱思病”,一箱难求。专家说,货运延误、港口拥堵,运费上涨、产业链中断这一串连锁反应已经成了新常态。
许多货物滞留各地港口。(法新社)在新加坡,我们已经受到这场风暴的冲击。汽油价上涨了好几个月,网购海运的商品延误了,也更贵了。超市里的各式商品,上个月售卖的中秋月饼也悄然起价。我们的三家能源公司经受不起成本的高涨,相继宣布停业。
从很多迹象来看,更糟的情况还在后头。
为此,新加坡政府如临大敌。金融管理局宣布将适度地让新元币值上升,以缓解输入型的通膨压力。能源市场管理局宣布采取“非常措施”,以保障燃料和电力供应,同时“敦促”消费者尽可能节约能源。
过去一星期,本地三家能源公司经受不起成本的高涨,相继宣布停业。(海峡时报)物价上涨之外,通膨压力极可能导致银行利率的上调。万一上调幅度大,人们每月缴交的房屋贷款必定可观,那将是难上加难。
政府说的“势在必行”的消费税上调几时会兑现?
财政部长黄循财最近说,政府会考虑各种经济情况再作决定。看来,接着数年,也就是下届来临之前,政府都很难找到一个调整税率的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