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負擔的癌症監測取得突破性進展;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變革工作場所安全;一名醫科學生作為弱勢青年導師的意義非凡的歷程——這些故事迸發出智慧與勇氣的火花,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成為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最新發布的影響力報告亮點。
影響力報告的第二版《影響未來》(Impact for the Future) 展示了新國大從2019年到2023年在人才、解決方案、社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實現變革的進展。它詳細介紹了新國大社群如何在新加坡乃至全球以多樣化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跡。
「影響力源於共同的熱情和承諾,」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Tan Eng Chye) 教授表示,「閱讀這些影響力故事,從學生分享服務學習帶來的成長,到研究人員講述他們致力於解決的問題,這對我來說很有意義,我希望這些故事也能激勵其他人。」
01
塑造未來人才:培養變革者
該報告內一個引人注目的影響領域是新國大在塑造人才方面的工作,不僅培育出就業能力卓越的畢業生,還在全社會範圍內推動了技能的提升與再培訓。
報告深入探討了本科教育的影響,發現新國大的半數學生在求學期間至少有一次海外學習經歷。同時,每10名學生中有八人就讀於跨學科學院,其間他們可以跨越不同的領域和學科進行學習,從而對複雜問題形成整體的認識。
此外,自2021/2022學年以來,服務學習已經成為所有學生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們通過與社區夥伴的緊密合作,推進了社會服務和社區建設,對社會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洞察。
詹欣渝正是這樣一名學生,她在「樂學獅城」(Teach SG)社區計劃中成為中學生的導師。
「樂學獅城」為新國大的學生提供資源、資金和技能,幫助他們輔導弱勢兒童和青少年。自2021年啟動以來,該計劃已幫助近1650名新國大學子成為3600名兒童和青少年的導師。該計劃還作為通識教育課程中「社區參與」板塊下的實習課程,向所有本科生開放。
欣渝說:「我在『樂學獅城』的經歷讓我懂得,奉獻是一種快樂,我的學員們對學習的渴望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激勵著我。」
02
塑造未來解決方案:解決現實問題
該報告評估了新國大如何塑造未來解決方案,其亮點涵蓋國際合作的增加、高影響力論文的發表,以及針對如醫學領域的耐熱性和可持續性等新興問題的平台。
近半數的新國大研究成果發表在引用率全球前10%期刊上,其領域加權引用影響因子(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一項衡量出版物相較於同類出版物的被引用程度的指標——也達到2.0,相比過去五年增長了13.6%。
同期,研究經費激增至43億新元,使量子技術、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新國大還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在過去的五年中,本校共提交了2369項新的專利申請,其中超過半數集中在物理科學這一關鍵領域。新國大的創業生態系統為研究人員和新興企業家提供了專業知識、資金支持和人脈資源,幫助他們將創新想法轉化為現實。
由新國大校友謝采琳和吳永維創辦的初創公司 BeeX 就是最好的證明,該公司專注於開發水下自主機器人解決方案。
采琳和永維的創業之路得到了新國大研究創新計劃(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的助力。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 (NUS Enterprise) 的技術轉移和商業化部門「技術轉化與創新」平台(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novation),以及彙集了海事行業資深人士、專家、技術、創業知識和投資機會的 PIER71 生態系統,也為二人提供了堅持支持。
「PIER71 讓我們得以接觸更廣泛的海事領域,從而實現除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核心合作夥伴之外的增長,」采琳表示。
2021年,BeeX 從新加坡國防科技局旗下的戰略投資機構 Cap Vista 處獲得了數百萬新元的種子基金。兩年後,該公司又獲得了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創新英國(Innovate UK) 聯合頒發的享有聲望的企業資助金。時至今日,BeeX 發展勢頭強勁,正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其最新款懸浮式自主水下航行器 BETTA,專門用於檢查海上風電場。
03
塑造未來社會:傳遞善意催化劑
新國大長期以來服務新加坡的傳統,以及其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友不斷致力於改善周邊社區的行動,也是本次報告的重點。
新國大致力於提升教育的可及性。每年有近3000名學生受益於零學費的教育機會。同時,有半數本科生利用多樣化的融資平台支持自己的學業,資助總額超過7.87億新元,比前五年增長了28%。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新國大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與新加坡政府機構合作開展了100個研究項目,並在公共政策研究領域獲得了超過13000次的學術引用。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些努力已擴展至國際舞台,例如新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NUS 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在柬埔寨發起了一項優化結核病病例發現、治療和預防的倡議。在這一倡議下,新國大的研究人員積極與當地社區合作,從2019年到2022年,他們共篩查了15萬多人,確診並護理了3000多名結核病患者,並為另外3000多人的預防性治療提供了便利。
通過培訓,新國大駐柬埔寨的衛生辦公室增強了500名社區衛生工作者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全國16個省份提供結核病防治服務,並成為社區內的有力倡導者。
新國大柬埔寨衛生辦公室負責人 Yi Siyan 助理教授強調說:「在我們研究的每個階段與當地合作夥伴密切合作,有助於培養主人翁精神。這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政策和可行步驟,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幫助的社區成員。」
04
塑造可持續未來:邁向綠色明天
報告的尾聲提到了一個普遍的挑戰:氣候變化。新國大正致力於通過教育、研究、創新和社區參與等多方面的努力,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新國大社區可以輕鬆接觸到這些可持續發展元素,例如,學生可以選擇攻讀超過800門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課程;他們每天穿梭的校園裡設有凈零能耗建築、太陽能供電的室外 Wi-Fi 設施和電氣化擺渡車。
在過去五年中,參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的新國大教師比例也增加了30%。
其中一項研究工作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自然氣候方案研究中心 (NUS Centre for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 領導,該中心致力於探索如何利用自然及自然過程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該中心是「新加坡碳信用」(Carbon Integrity SG)項目的前沿參與者,這是一項耗資1500萬新元的研究計劃,旨在監測區域內的自然棲息地,繪製可用於開發優質碳信用額項目的自然資源分布圖。
「我們現在對大然的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認識到利用大自然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一部分的重要性。在推進基於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方面,我們正迅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新國大自然氣候方案研究中心主任許連斌(Koh Lian Pin)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