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登場的是位於淡濱尼11街大牌117的一處鄰里。
踏出電梯口,就能感受到該處洋溢著的濃濃新年氣息:琳琅滿目的新年吊飾、牆上貼著各式春聯及虎年相關的吉祥圖案,小角落的銀柳更是錦上添花。
一手包辦布置工作的阿都拉·阿都·拉曼(Abdullah Abdul Rahman,37歲)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聊表心意,感謝華族鄰居們平日的守望相助。
阿都拉回憶,過去其父親不幸過世後,鄰居們曾在那段艱難時期伸出援手,幫助他澆灌盆栽及打掃走廊。
除此之外,由於左鄰右舍多為年長者,和鄰居感情要好的阿都拉沒有二話,主動擔起為公共區域添上喜慶氣氛的工作。
這並非阿都拉首次為農曆新年布置走廊。去年他也曾因為熱心的舉動而引起本地媒體爭相報道。
阿都拉說,今年的裝飾比去年來得更盛大。
一些布置的細節也展現了他的巧思。
例如,為了迎合今年虎年的主題,他放置了更多綠色植物,讓整個布景更符合「森林之王」的氣勢。
他說,整個布置過程共花費了200新元,有些飾品是去年就已使用過的,也有鄰居出資「贊助」他。
友族同胞購買農曆新年飾品難免引起部分商家的好奇眼光,去年曾有一名店員問他:
「你是馬來人,你可以這麼做咩?」
阿都拉對此回應:
「為什麼不行?這沒有問題,這是文化,又不是宗教。」
值得一提的是,店家們聽聞阿都拉的熱心舉動後,都大為感動,有些甚至不收他的錢。
兀蘭鄰里集資布置電梯口與走廊 如果說淡濱尼馬來族青年的新年布置,讓人看見了跨越種族文化的感動,那兀蘭83街第851座組屋的一處鄰里則體現了現代人相對稀缺的「甘榜精神」。
住在該處的四戶老鄰居和一戶新鄰居花了一個月時間,合力布置走廊和電梯口,準備喜氣洋洋迎接農曆新年。
電梯口的一處角落是精華所在:一尊可愛版的財神爺、大大小小的金黃色元寶及炮竹裝飾。夜裡,仿真樹上的LED燈串閃閃發光,更增添幾許喜氣。
在該處同一走廊的四戶老鄰居已彼此認識20多年,感情要好的他們甚至擁有一個聊天群組,下雨時會通知對方收衣服。
疫情暴發前,這幾戶人家常常一起慶祝對方的生日,也經常相聚喝茶玩樂,新年期間也會串串門子,拜拜年。左鄰右舍是在2019年開始合作在農曆新年布置走廊。這個「年度盛事」成了他們維繫感情的重要管道。
住在其中一戶的黃佳敏(25歲,市場營銷)告訴《新明日報》,礙於疫情下的防疫規定,他們無法再像過去那般多人聚會。
「無法串門子,也不能多人聚會,少了點氣氛,所以我們就決定花更多心思去裝飾,希望增添些佳節氛圍。」
幾戶人家會集資購買飾品,然後在周末相約一起布置走廊。
今年,他們共花費500至600新元,前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布置。
獅城農曆新年氛圍最濃厚、布置最吉慶的地點,除了牛車水之外,肯定還少不了這些充滿濃濃人情味的組屋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