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邀您共同欣賞「你好!中國」 2024大運河主題旅遊海外推廣季之「河北篇」,一起順著大運河雲遊河北!
《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
大運河故城鄭口挑水壩。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三大部分組成。大運河故城段,屬漳衛南運河系,也叫衛運河,是典型的複式斷面蜿蜒形半地上河,全長75.1公里,為大運河流經縣域最長河段。大運河鄭口挑水壩位於故城縣鄭口鎮鄭口大橋西側,全長約910米,呈倒「U」形分布在河堤內側。2011年,鄭口挑水壩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口挑水壩承載著豐富的大運河文化歷史信息,是研究中國近代史和中國近現代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實物。
大運河故城八景之一斜陽古渡:大運河流經故城,運河水景美不勝收,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故城八景」(衛水飛帆、南埠商艫、斜陽古渡、甘陵返照、竇寶晴煙、西芩春曉、佛井燃燈、煙籠池柳),突出展示了故城的運河生態魅力。
南川老街位於滄州市主城區的核心地帶,東接南湖,西依運河,是運河文化帶的中心節點,是城市歷史文脈的縮影,代表著滄州河城共生的城市特色。
據明代嘉靖年間樊深(時任河間戶科給事中)所著《河間府志》記載:「清風樓在滄州公館內,相傳建於晉永康中,元薩天錫元統錄囚至滄州,題詩《清風樓》:晉代繁華地,如今有此樓。暮雲連海岱,明月滿滄州。歸鳥如雲過,飛星拂瓦流。城南秋欲盡,寂寞採蓮舟。」現存的清風樓是根據古籍記載所復建的,於1992年建成,分地下1層、地上5層,2、3、4層每層12角檐,是京杭運河滄州段沿岸唯一一座仿古建築,也是滄州的建築地標與文化地標之一。
滄州段大運河屬京杭大運河,因地勢平緩,河道彎道密集,全長 216公里,就有230道彎,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三彎抵一閘」的水工智慧。曾經,這裡碼頭興旺、帆檣雲集,商旅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