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夜貓子是基因突變,愛熬夜的新加坡都是「變種人」?
熬夜對身體傷害真的很大,所以每次晚睡都會叫個宵夜,好好補一下。這是一句玩笑話,同時也能看出熬夜大軍依然壯大。不僅越熬越晚,還越來越心安理得,甚至也衍生出了熬夜精華等一系列補救措施。
近日,有研究證明熬夜晚睡,早晨晚起並非生活習慣所致,而是一種基因突變,導致睡眠相位延遲綜合徵。要知道,新加坡盛產夜貓子可是出了名的!這一研究不禁讓網友猜測:難道新加坡的夜貓子都是「變種人」嗎~
奇葩冷知識:
愛熬夜不是習慣,
而是基因異於常人!
近日,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揚的研究發現,經常晚睡的人士是存在一種遺傳性突變基因,導致睡眠相位延遲綜合徵(Delayed Sleep Phase Disorder)。
睡眠相位延遲綜合徵則是人類常見的一種睡眠紊亂狀態,即生物鐘異於常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貓子」。
過去,科學界一直以為夜貓子是主觀選擇,只是個體差異。然而,麥可·揚發現這些習慣熬夜的人X染色體中存在一種變體的CRY基因,導致它的生物鐘發生滯後,讓他們比正常時間晚歇息。也就是說熬夜的朋友已發生基因變化,異於常人。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萬事通的基因可以說是天賦異稟了吧~
夜貓子與光線變化有關,
疫情居家導致這一情況更加普遍
為了佐證這一觀點,麥可·揚也藉助細胞編程,發現在培養皿中即使只改變細胞的基因,細胞也會出現延遲反應的現象,意味生物鐘發生變化,證實基因突變對於生物鐘有直接影響。
「我們後來發現一戶家庭,其中幾個成員都習慣晚睡晚起,有夜貓子的遺傳特徵。研究顯示,這戶家庭的夜貓子和非夜貓子的基因有區別。我們確定,那個在人體內發生突變的基因與果蠅和其他非人類哺乳動物中的一樣。」
夜貓子或許是基因突變使然,但值夜班者的生物鐘發生變化卻是因為外界光線的影響。
「即使因為疫情而困在家中,在固定時間吃飯、鍛鍊、睡覺也非常重要。當你值夜班回家後,最好可以進入一個漆黑的房間,這樣才能真正模擬黑夜的睡眠,好像你在另一個時區工作。」
疫情之下培養更多夜貓子的同時,
也催生了很多的小胖子
麥可·揚也研究了社交隔離對於果蠅睡眠和進食的影響,結果印證了疫中人們由於缺少人際交流,普遍面臨睡眠時間減少、暴飲暴食等問題。
他引述倫敦大學學院去年3月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冠病疫情暴發的第一年,倫敦人平均睡眠時間持續下降。
另一項美國的調查顯示,疫情暴發後,大部分美國人的體重都增加了,有些甚至一年增重20公斤。
在新加坡的我們也是日漸渾圓,清醒時的時間越長,進食的幾率約大,關鍵是代謝會變得慢,吃的食物全部轉化成肥肉了。
新加坡平均睡眠6小時53分鐘/天
熬夜「變種人」大多是職場人
美國床褥製造商Sleepseeker為了宣傳自己的被褥,在今年7月份對全球15個國家展開了一項「人們一天在床上待多長時間」的調查。
新加坡以高達7.2分的成績遙遙領先,高居榜首!其中,新加坡有許多夜貓子,平均上床休息的時間是凌晨12點後。一般人從12點後睡到7點就要起床洗漱,吃早餐,準備開始一整天的辛苦工作。(註:新加坡人是沒有午休的!)
研究還表示,最缺乏睡眠的,是55歲到75歲的人群,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53分鐘。疫情前期,很多人都以為居家辦公會讓人工作起來更輕鬆,因為節省了每天梳妝打扮和通勤的時間,但實際上居家辦公卻是讓人公私不分、拖延症加重的罪魁禍首。許多人反而越睡越晚,也因為沒有了明確的公、私時間分配,讓人壓力更大……
因此,如果夜貓子是基因突變,那新加坡的工作壓力無疑是導致新加坡出現「變種人」的主要原因。通心粉,你熬夜是習慣使然還是基因發生改變呢?快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7038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25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