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許女士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今年4月13日到烏美路Oxley Bizhub商業大樓的「Bedchamber Boutique」床具店, 購買了一個超級單人床、特大雙人床和特大儲物床,一共花了3249元。
「店員當時稱某個信用卡有促銷,遊說我PayNow可以打折,3249元是打折後支付的價格。當時,他們有提到我購買的東西來自台灣,我還確認過送貨時間是否因地震而延誤,他們說不同地方都有倉庫。」
不過店家後來真的要求推遲送貨,還問是否要改成在馬來西亞發貨的床墊品牌,可以在5月中送貨,但最後還是連床褥的影兒都沒看見。
許女士說,上周通過小額索償庭(Small Claims Tribunal)索取賠償並發現該家床具店已更換辦公地址至巴耶利峇廣場(Paya Lebar Square),是個虛擬辦公室。另外,她上周前往烏美路的店面時也發現大門緊閉。
察覺不妥的她,同時也聯繫上述的馬國公司和信用卡公司,結果前者說今年3月就已沒再為這家店送貨,後者則說今年沒跟他們有類似促銷。
在掌握了這些信息後,許女士星期一(10日)向警方報案。
恫言報警 商家馬上退款另一名苦主51歲許先生則說,今年1月訂貨,也付了全額2200元,原定3月底收貨,但到4月都沒收到。店家同樣諸多藉口,包括說台灣地震導致出貨延誤,但拒絕提供相關證明。
之後,許先生便在5月中要求退款,並接受了對方所提議先退款50%,若5月底前仍沒收到再將餘額退還,但等了幾個星期都沒收到。
「我就去公司找人,跟我對接的人說再給三天。三天後我等到晚上都沒收到錢,就說要去報警,這時候錢就瞬間進來了。」
許先生說之後他於6月聯繫要求退還剩餘款項,對方僅回復收到信息,之後便沒下文。
去年8月下單 至今未收到貨28歲的李先生也說自己面臨一樣問題,導致必須推遲入伙新居的計劃。
「我去年8月30日購買一個床墊和床架,總數還了1100元定金。因為我不急著要貨,原本說好今年5月10日送到,但是5月7日他們打來說床架發霉要延遲送貨時間一個月。6月2日我發 WhatsApp 詢問,他們就再也沒有回覆我了,電話都打不通。」
據了解,涉及的受害人已增加到16人,損失總額大約3萬5000元。他們當中多數已經報警,一些也入稟小額索償庭索賠。
受害者許先生補充,如果案件被歸為民事案需要打官司,為了2000元走法律途徑追討,可能不切實際,只希望能讓事件曝光,讓更多人提高警惕。
另一名苦主也說,要討回欠款的可能性極渺茫,但希望當局能採取措施避免類似事情重演,也讓商家得到應有懲戒。
記者嘗試撥電給涉事公司但無人接聽,也已聯繫警方和新加坡消費者協會,以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