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這句話看似廢話,但對2023年整體生育率降至0.97歷史低點的新加坡來說,卻可能是挽救低生育率的關鍵。
因為新加坡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分析指出了這點:
近年來新加坡的婚內生育率是有所提高的,意即只要一對夫妻步入婚姻,他們生育的比率比過去還高。
換句話說,有開花就會結果,結了婚,生寶寶的機會就高一些。只要有辦法說服單身人士步入婚姻,或許就有辦法提高生育率。
2005年前後「風景」大不同 新加坡統計局的相關分析截取了我國兩個階段的整體生育率:
結果發現:
值得一提的是,25歲至29歲的已婚女性,在2005年占該年齡段所有女性的52.1%,意即有超過一半女性在該年齡段已經結婚。
但這個數字在2023年大幅滑落至29.2%。
早前國大有一項研究發現,我國在2001年開始推出的預購組屋(BTO)計劃,可能鼓勵更多年輕男女早婚,尤其一度大幅推升25歲到29歲女性的結婚率。
但看回2023年「慘澹」的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能說明,預購組屋帶來的「催婚紅利」不再。
如果2005年之後已婚女性占比多一點會怎樣? 統計局透過模擬模型發現,若2023年本地已婚女性占比能維持在2005年水平,整體生育率可能從實際的0.97提高至1.43。
反之,若已婚女性生育率維持在2005年的水平,整體生育率則可能下滑至0.86。
也就是說,在某個更多女性還願意結婚的平行世界,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可能還有1.43,雖然距離2.1的人口替代水平還有很大差距,但至少不至於像去年的0.97(這讓新加坡正式加入生育率低於1.0的國家俱樂部!)那麼悲催。
本地夫妻只要生下寶寶就能獲得一定金額的育嬰補貼,其他制度面的優惠還包括讓在職父母享有更多的育嬰假。
但統計局的分析指出了一個趨勢:
不是已婚夫婦不生造成新加坡生育率低落,而是單身女性更多,才導致我國生育率一路雪崩。
各種生育補助或只有助於讓已結婚的夫妻更放心生育,已婚女性生育率略微提高側面印證了這點,但即使如此,也無法抵消更多女性選擇單身所帶來的衝擊。
因此,了解單身女性為何不傾向結婚,對症下藥,是接下來更重要的事。
為何單身女性不想結婚? 首先是社會大眾的觀念改變。
婚姻不再像過去那樣被許多人視為人生目標,若找不到契合的伴侶,那就寧缺毋濫。
其次,則恐怕還是得回歸到老生常談的兩性平權,尤其是男女組成家庭後,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今年1月公布的一份調查研究發現,新加坡21歲至34歲女性相較同年齡段的男性,明顯對婚姻和育兒更不感興趣。
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卡爾帕娜(Kalpana Vignehsa)博士指出,她在進行研究後發現,女性之所以對婚姻和育兒興致缺缺,是因為擔心必須承擔大部分的照護責任及其他家務。
「她們提到,她們曾眼睜睜看過她們的母親們在全職工作的同時,因為還必須優先擔負起所有有形無形的家庭責任而過勞……」
紅螞蟻認為接下來這句必須幫諸位男性同胞劃個重點:
「而她們並不認為與她們同一年齡段的男性已準備好成為家中的平等伴侶。」
平均而言,女性在平日平均花約6小時照顧孩子,周末花10小時;相較之下,男性則只在平日花3.6小時,周末花7.7小時。
即使雙薪家庭已是普遍趨勢,女性擔負家庭責任的時間仍比男性多。明明兩個人都有全職工作,卻有一人必須付出更多心力和時間,這確實難以謂之平等。
顯然,讓男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程度更公平一致,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單身女性對婚姻裹足不前,是因為對兩性是否真正平等抱持質疑態度。這讓她們沒有足夠把握在步入家庭後,不必為丈夫、為孩子、為家庭而犧牲自己的人生和理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無論是我國政府或新加坡社會,未來都有必要在政策和觀念上,使男性在家庭生活中「多付出」一些。
否則,再多所謂的「催生」法寶,可能也只是徒然。
而在挽救生育率和鼓勵國人結婚的努力當中,最刺耳,卻又無比真誠的一句建議或許就是:
男士們,別讓自己成為婚姻里的豬隊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