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偷全身不舒服 六旬婦超市偷竊成癮

2022-01-21

年幼失去雙親,後又寄人籬下,結了婚丈夫卻惡言相向,六旬嫂因缺乏安全感,變成超市偷竊慣犯。

偷竊成癮非常罕見,大多是非典型偷竊(Atypical Theft Offending)和典型偷竊,自慈善機構關愛之家(WECARE Community Services)於2008年建立非典型偷竊計劃後,僅數百人因偷竊成癮前來求助。

《新明日報》報導,除了典型為經濟利益偷竊的人,執行總監譚潤嫻告訴記者,非典型偷竊普遍是受到更深層的心理因素驅使,雖然大多沒嚴重到成癮,但也屬於強迫性偷竊(Compulsive Shoplifting)。

患有非典型偷竊者,因深層心理因素導致無法控制偷竊的慾望。

譚潤嫻解釋,成癮是不偷就會感到渾身不舒服,甚至睡不著覺,後者則是衝動之下產生的慾望。每年因強迫性偷竊前來求醫的約60人,過去15年來人數穩定。

她也分享了一個案例,對方是名60多歲溫順被動的阿嫂,她當時身處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丈夫經常出言羞辱她,她不敢回嘴。除了言語暴力,丈夫還威脅要把阿嫂趕出家門,甚至將她的行李打包好扔出門外,反鎖大門不讓她進屋。

由於阿嫂年幼時就失去雙親,之後被領養,成長期間極度缺乏安全感,怕失去一切,後來也懷揣這份不安,開始到超市偷價格不高的食品。

雖然孩子已長大成人,也有經濟能力,但阿嫂還是無法控制自己,認為現有的不足夠,需要再囤積。

當阿嫂多次被抓包,最終轉到他們的機構時,對於這位患者,譚潤嫻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她的自信,讓她無懼丈夫的言語暴力,給自己安全感。

經過兩年的治療,包括對阿嫂的問題抽絲剝繭,阿嫂意識到自身學歷不錯,若能重返職場或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少也對她情況有利。

雖然最終和丈夫離異,但阿嫂解開心結後,已不再偷竊。

關愛之家執行總監譚潤嫻。(WeCare 提供)

非典型偷竊 曾患飲食失調症的女郎,也無法控制偷食物,譚潤嫻指非典型偷竊「病不單行」。

譚潤嫻說,非典型偷竊的癥結在於,是什麼導致病患無法克制衝動,才能對症下藥。例如有人因吸毒而偷竊,只要治療毒癮就能停止偷竊。

因此非典型偷竊往往和某種上癮有連帶關係,曾有一名50多歲婦女多次偷竊入獄,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患有飲食失調症,同時段開始偷竊,專挑食品下手。

譚潤嫻說,需同時針對兩種症狀進行治療,才能協助對方更好掌控情緒。

了解患者心理 譚潤嫻說,建立援助網固然重要,但也需一對一諮詢,了解患者的心理。

譚潤嫻指出,多數病患因羞愧而無法面對家庭,但普遍來說,患有非典型偷竊的人平常生活正直、有擔當,因此需讓他們意識只要了解偷竊的動機,就能如常生活。

她也說,病患在家人陪同下來求醫是好現象,有了堅固的家庭支持,家人可以代替病患去做些事,減少病患偷竊的幾率。

「沒了這些支持,病患或會躲躲藏藏,對治療更不利。」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2女1男疑涉毒驅車逃 獅城警方前後夾攻攔下
  • 吃沙冰吃到塑料碎片 女事主向名甜品店索賠1.6萬
  • 遺憾沒讓父母享福 李銘順自責「不該勸爸媽退休」
  • 稱代買萬字票中巨獎 「算命師傅」命砸大錢還願 女郎下場慘重
  • NTU學生因承認使用AI進行背景檢索,申訴被駁回維持零分!
  • 為錢鋌而走險!男子夥同前獄友盜竊前女友家 終獲 8 年監禁 + 8 鞭重刑
  • 《1點新聞》7月1日
  • HelloRide獲准更新執照一年 車隊擴大至2萬輛
  • 王乙康:私人保險與醫療發展趨勢不可持續 業者須重新審視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