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有人說「新加坡要批准吃蟲了」,後來遲遲未有動靜。
結果就在近日,新加坡食品安全局的「准信」來了:
可能最快下個月起,新加坡的各位可以吃上蒸炸煮炒的新鮮蟲宴了~
圖源:TODAYONLINE
更有意思的是,在新加坡吃蟲跟在泰國、中國還都不一樣。
在新加坡吃蟲有啥不一樣?
很多人談蟲色變,以為吃蟲是這樣
或者是這樣
實際上,接下來你在新加坡會吃到的蟲,可能有點不一樣。
端出來的分量,比不上中國的狂野
能入菜的昆蟲種類,也比不上泰國的清新脫俗
但在新加坡的你,可以擁有「蟋蟀手捏壽司」
圖源:cna
新加坡名菜「鹹蛋黃螃蟹」,現在可以「鹹蛋黃蟲子」。口感可能跟蛋黃小酥肉差不多~
吃早茶,蟲子也來一條。
吃揚州·蠶蛹·炒飯,下蟲子跟下葡萄乾似的。
有了蟲以後,新加坡特色菜就多出了這麼一樣,蟋蟀炒老鼠粉,只要醬油放得多,不怕你不敢下口。
再者這道菜傳出去又是一個可以媲美「辣死你嗎」的傳說,畢竟人家可能會問:
新加坡為什麼要用蟋蟀炒老鼠?
「辣死你嗎」(nasi lemak音譯)
還有這種蟋蟀三明治,我不說,你不說,這餐看著就像三明治夾橄欖菜,誰能想到是蟋蟀餡?減脂健身博主都得夸它一句飽腹0負擔。
但是......如果你平時吃飯吃到了這種
圖源: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
或者是這種
圖源:reddit
千萬不要多想,這就是食品衛生不過關。這種蟲,咱根本想像不出來它爬過哪裡,身上攜帶多少種細菌。
而真正在新加坡能入菜的蟲,送命前那都是皇帝貴妃級別的待遇。
一根根像蟲草一樣伺候著洗澡,皮膚褶子都要用細毛刷溫柔小力地清乾淨。咱人類自己洗澡可能都沒這麼講究......
不僅如此,洗乾淨還不能洗斷,洗完了還不能隨便一堆,一一夾出來放專用機器里烤乾。
最後再裝盒儲藏,一根根油光發亮!
看看這光澤度,說蟲是玉石做的可能都有人信,可見乾淨程度。
以上未標註圖源:CNA
據準確消息,本次榮登新加坡「食品安全」的首批昆蟲共16種。
那麼最快下個月,在飯桌上能吃到的蟲都是哪些?
在新加坡吃全世界最貴的蟲?
在新加坡批准上桌的蟲,從口感來看,吃起來脆的居多。從質量來看,能「過關」的主要都是高蛋白蟲類。
具體品種如下:
1)House cricket - 家蟋蟀,也是歐洲食品安全局批准可食用的第三種昆蟲。(前文中壽司上面點綴的疑似就是這種家蟋蟀)
2)Banded cricket - 短翅灶蟋
3)Common cricket - 普通蟋蟀/油葫蘆
4)Field cricket - 黃斑黑蟋蟀
5)African migratory locust - 非洲飛蝗
6)American desert locust - 美洲沙漠蝗
7)Grasshopper - 蚱蜢
8)Superworm - 巨型粉蟲/大麥蟲(上面的蛋黃焗蟲用的目測就是這種)
9)Mealworm - 黃粉蟲,這也是歐盟過審能食用的昆蟲之一。
10)Lesser mealworm - 小粉蟲,也是歐盟批准的為數不多的昆蟲種類。
11)Greater wax mealworm - 大蜡粉蟲
12)Lesser wax mealworm - 小蠟粉蟲
13)Silk moth/ silkworm - 蠶蛹,蠶。日本和韓國已批准食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將它列為「普遍安全」。
14)Whitegrub - 白蠐螬
15)Giant Rhino beetle grub - 巨型犀牛甲蟲幼蟲
16)Western honey bee - 西方蜜蜂
上述昆蟲中,蟋蟀、蝗蟲、蜜蜂等吃的是成蟲,如粉蟲類及蠶類吃的則是幼蟲跟蛹。
事實上,新加坡食品安全局收到的申請食用昆蟲種類遠不止上述16種。
比如,有人提出吃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幼蟲,食品安全局就沒批准,因為還沒有安全食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