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民眾。(圖:呂思嫻)
如果昆蟲真的在這個月獲准成餐桌佳肴,你是否有膽量嘗試?超過半數接受街訪的民眾都表示拒絕,原因多半同個人心理及健康因素有關。
不過,也有一些人表示願意一試,甚至稱已計劃和朋友一起嘗鮮,而這群人的年紀普遍低於30歲。
根據日前報道,有昆蟲供應商透露,新加坡食品局已經就銷售昆蟲食品向他們作出簡報,並表示條例最早會在這個月落實。
而在去年的報道,更列出有16昆蟲會被當做食品,當中就包括蟋蟀、蟬蛹和蚱蜢等。
《8視界新聞網》記者昨日(4日)上街訪問了十餘名民眾,其中大約六成表示他們不想嘗試昆蟲食品,四成表示願意嘗試或已吃過昆蟲食品。
「覺得昆蟲很噁心」
不想把昆蟲當食物的民眾,多數是因為認為昆蟲噁心。
20歲的學生白恩綺就說:「我覺得昆蟲是在地上、草地這些地方撿上來的東西,可是通常不會有很多人會從每個人走來走去的地方,把食物撿上來吃吧?」
17歲的張智堯告訴記者,他的家人經常到泰國旅遊,也曾在那裡品嘗過昆蟲,還有拍視頻給他看,但害怕昆蟲的他,還是無法接受昆蟲作為食品。
他說:「我每次看到活的,我都覺得很噁心了,看到被煮過的也是很噁心,所以放在我盤裡我也不會吃。」
示意圖。(圖:iStock)
64歲本地婦女羅月娥則是擔心昆蟲食品會否存在細菌,吃了對身體有害。
不少研究和報道都曾指出,昆蟲其實富含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64歲的小販陳立豐表示,他也曾聽過這類說法,但這並不會吸引他去嘗試昆蟲食品。
「如果要好處,我可以去藥材店買冬蟲夏草,比較有安全感。」
青年:約好朋友一起吃昆蟲
23歲的教師文豪以往曾到泰國旅行,並在那裡試吃了蟋蟀。他形容:「吃的時候好像江魚仔(ikan bilis),可是比較好吃一點,只是(蟋蟀的)腳會在喉嚨卡住。」
他透露,自己已經開始約朋友,打算在本地開始售賣昆蟲食品的時候,一起去吃。
18歲的遊客Joshua Ryu說,吃昆蟲不僅健康,對環境也有益,所以他願意嘗試吃昆蟲,但現階段的他還是會有點猶豫,因此希望能將昆蟲跟其他食材一起烹煮,例如製成一道辣的料理。
另一名18歲的學生陳蕊璇則表示,只要昆蟲是乾淨衛生的,她願意嘗試,不過她也希望能將昆蟲結合其他食物一起吃,就像菜飯一樣,以降低昆蟲的「存在感」。
餐飲業者表示暫時不會賣
31歲的張榮賢是第三代小販,目前經營小販攤位和餐館。他告訴記者,他本身不排斥嘗試昆蟲食品,但目前不打算在店內售賣昆蟲食品。
他指出:「因為昆蟲在飲食業很敏感,我們不知道顧客的想法。而且大多數本地人的想法就是昆蟲代表衛生有問題,所以還要一段時間和正確的教育,大眾才會接受,我們才敢賣。」
他還說:「因為我們畢竟是做小販、餐館和做餐飲業的,我們需要回頭客,如果我們賣昆蟲食品,就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營業額,所以還需要一點時間,可能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