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分子往往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留學生的聯繫方式,再通過技術手段,將號碼偽造成使領館公開的電話號碼,冒充使領館工作人員聯繫留學生。在獲取其信任後,以有重要文件需領取、被限制出入境等理由,騙取其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密碼等敏感信息,再通過這些信息將其帳戶內的錢財轉走。或冒充國內「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稱留學生涉嫌「洗錢」「詐騙」等刑事犯罪,若不配合調查,可能會被抓坐牢甚至被遣返回國,以此為威脅,欺騙留學生向所謂的「安全帳戶」進行轉帳匯款。
警方提醒
在遇到自稱使領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動聯繫自己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應第一時間與相關部門進行核實。切記,凡是要求轉帳進行資金核查的,都是詐騙!
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
作為留學生,有諸多如購票、貨幣兌換、合租、辦理護照、簽證、旅行證和公證認證等需求,詐騙分子往往以「中介」身份,甚至有自稱是「使領館指定中介」,與工作人員熟悉或者有一定關係,能夠幫助快速購票或辦理證件、手續,並與有此類需求的留學生假意達成協議,要求先行支付錢款,後以轉款備註不能識別等理由,要求重新支付錢款,或編造其他各種理由要求其向指定帳戶轉帳匯款,在騙取錢財後將受害人刪除拉黑。
警方提醒
對於各類中介,購買物品和服務前一定要先行查詢、辨別資質,使領館不會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為指定代辦機構,護照、旅行證和公證業務也不接受他人代辦。獨自留學在外,不要因為對方自稱是「同胞」而放鬆警惕,涉及個人人身安全及錢財的事情,務必通過正規渠道辦理或購買。
冒充客服類詐騙
身在異鄉,很多留學生會與國內家人相互郵寄物品來傳達思念之情,此時,詐騙分子會冒充「電商、物流客服」,以購買的物品出現質量問題、物品在海關被扣押或中途損壞可以進行理賠等理由與受害人取得聯繫,並要求受害人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帳戶、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從而直接完成盜刷,或者以受害人個人信息輸入錯誤帳戶被凍結為由,提出交納保證金的要求,誘導受害人進一步轉帳匯款。
警方提醒
對於電商或物流客服主動聯繫時務必提高警惕,應該在原購物平台聯繫官方客服進行溝通確認,不要輕易提供密碼、驗證碼,更不要輕易轉帳給他人。
「虛擬綁架」類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冒用中國使領館或警方的電話號碼致電中國留學生,使當事人相信自己與犯罪案件有關或身份被盜用,需要支付費用才能避免被起訴、逮捕或驅逐出境。但是沒有錢、錢不夠怎麼辦?詐騙分子便出謀劃策,說服當事人偽造自己被綁架,向家人索取「贖金」來支付所需費用。此時當事人正處於極度恐懼狀態,便按照詐騙分子的指示,離開住所,拍攝自己被捆綁、毆打、向家長哭訴要求解救的圖片或視頻,並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就在當事人「失聯」期間,詐騙分子又冒用當事人微信或手機聯繫其家長,謊稱孩子被「綁架」,並發送事先拍錄好的圖片或視頻佐證,向家長騙取巨額「贖金」。由於詐騙分子能準確告知孩子的隱私信息,有相關圖片、視頻為證,且聯繫不上孩子,家長往往信以為真,從而造成財產損失。
警方提醒
提醒廣大留學生家長,接到聲稱孩子被綁架的電話或圖片視頻,一定要保持冷靜,通過正規渠道向警方、使領館或孩子所在學校了解情況、尋求幫助,以免上當受騙。
留學生求職類詐騙
每到畢業季,很多留學生都為找工作而煩惱,詐騙分子便抓住求職者渴求就業的心態乘機行騙。一是假冒中介公司以介紹工作為名收取費用,然後編造各種理由拒絕聘用或者直接將受害人刪除拉黑;二是在各大網站張貼釣魚招聘信息,利用求職心切的心理,要求應聘者以QQ、微信等社交帳號的用戶名、密碼登錄其提供的釣魚網站,從而盜取應聘者的社交帳號,之後冒充應聘者向其通訊錄好友進行詐騙,獲取金錢利益。
警方提醒
畢業求職,應選擇到正規的人才市場和信譽度高的招聘網站應聘。凡是附加了報名費、考試費等條件的招聘,一定要提高警惕;務必保護好個人信息,切勿輕易對外透露個人身份和財務信息。
轉自:公安部刑偵局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