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湯、肉燕和扁肉…你認識幾種?為你科普大江南北的「皮包餡」

2022-01-23

開胃的紅油抄手、鮮美的餛飩……你能說出幾種「皮包陷」菜肴呢?不同地區的華人文化不盡相同,發展出不同版本的「餃子」類食品,如「抄手」、「肉燕」、「清湯」、「扁肉」、「雲吞」等。你聽說過這些「皮包餡」食物嗎?

對它們的認識又有多少?先閱讀全文認識5種「皮包餡」美食,再掃描QR碼來個「腦筋急轉彎」!

餃子

餃子在華人文化里有超過1800年的歷史,據說最早由東漢時期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餃子又被稱為「交子」,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象徵新一年的到來。從清朝開始,華人就已經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

餛飩

說到餛飩,大家可能也不陌生。我們平時在熟食中心見到的餛飩其實是「小餛飩」,特點是皮非常薄,吹彈可破。與餃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它煮熟後有透明感。因此,相較於把重點放在蘸料的餃子,餛飩更看重湯頭。在中國,不同地區對餛飩也有不同的叫法。

清湯

在新加坡,一說到清湯,你的腦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現出那道清甜美味的糖水?但如果你和一個中國江西人說「清湯」,他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當地的一種餛飩。江西的清湯重點不在餛飩本身,而是它的湯頭,這也是它與普通餛飩最大的區別之一。

肉燕

如果你是福建人,對肉燕一定不陌生。肉燕是福建特有的餛飩種類,據說在明朝嘉靖年間,由福建浦城一位御史創造。不同於前面提到的扁食,雖然都是來自福建的美食,但肉燕與餛飩有明顯的區別。

抄手

之前說到我們現在生活中見到的「餛飩」大部分應該算作「小餛飩」,那有沒有「大餛飩」呢?當然有!如果你是川菜的忠實粉絲,那你一定聽過抄手吧?沒錯,四川的抄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大餛飩」之一。

掃描QR碼或點擊閱讀原文(Read more),

到互動頁面去玩答題遊戲,

科普自己的「皮包餡」美食小知識

文:何家煒 整理:何家煒, 黃雲欣 設計:洪惠貞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航機票大跳水降價!✈️往返機票包到完S$148起,歐洲、紐西蘭、美國都能飛,年底不出去玩都不行~
  • 新加坡職場幸福度調查報告:壓力與機遇並存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搶到亂!新加坡近期超夯的毛絨玩具,三大品牌限時售賣,每個人瘋買🫢你集齊所有款式了嗎?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最後一公里配送大升級!新加坡擬強制新建築預留送貨區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 全球關稅戰影響下,新加坡一季度就業人數增長顯著放緩!就業市場新動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