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下不起館子,買不起房,還買不起個人電腦?

2024-07-15

你聽過嗎?你知道嗎?你敢信嗎?

人均GDP傲立世界前列的新加坡,竟然有4.6%的人痛呼買不起房子,6.8%買不起醫療保險,8.5%負擔不起每個月下館子!

新加坡政府出資進行一項社會調研,調研報告列出了新加坡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在這個清單當中,冰箱、自有住房、三個月應急儲蓄等名列前十。

95%的受訪者認為,必須有三個月應急儲蓄,未雨綢繆;88.1%則認為必須有六個月應急儲蓄很重要。

儘管95%受訪者認為有三個月應急儲蓄很重要,但是,16.2%表示存不起三個月應急儲蓄;儘管88%受訪者認為有六個月應急儲蓄很重要,但是,存不起的更是高達24.1%,「臣妾做不到啊」。

昨天,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公布一項進行了兩年的調查報告;這是新加坡第一個公開的家庭生活需求調查報告,調研經費由政府資助。

排名第一的必需品你猜是什麼

在這項調研當中,名列前20的是:

排名第一的是電冰箱,完全可以理解。

排名第二的是每天通勤使用的公交、地鐵。在新加坡,私家車使用成本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公交和地鐵覆蓋率越來越好,許多人放棄開車,棄私從公。公交與地鐵名列新加坡必需品榜眼,完全是意料之中。

排名第六的是自有住宅,認可率高達96.2%。從事房產業的朋友,這篇是不是該轉起來了?

智慧型手機還不如洗衣機重要

有趣的是,帶網絡流量的智慧型手機雖然勉強擠進前十,但是排在個人衛生用品、床褥、洗衣機、餐桌餐椅之後,僅為第10。似乎智慧型手機並不是真的那麼重要嘛。

(圖源:freepix.com)

排第14的是醫療保險。這個實在太重要了,誰都知道新加坡醫療費高,雖說政府對大病住院治療有補助,但是,最好還是可以靠自己。那麼,未雨綢繆,預備好足夠的醫療保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事保險業的朋友們,這篇是不是該轉起來了?

移民新加坡悶聲賺大錢,享受醫療養老資源

還有個有趣的是,「定期體檢」排名比「一日三餐」略高。看來,有些人講究養生之道,甚至可能執行8/16飲食法,不一定仍然一日要進三餐;對他們來說,定期體檢反而更重要。從事健康體檢的朋友,這篇是不是該轉起來了?

我們接著看第21到40的排名:

絕大部分人認為公交很重要,但是,在緊急時候,例如需要上醫院,就用網約車或德士,因此,這項排名蠻高,第23,比例為84.1%。

新加坡人絕大部分是雙薪家庭,父母都上班,因此,對嬰幼兒託管和學生託管的需求很高,分別名列第29、第32。

(86.1%受訪者認為要有閒暇時間從事自己的愛好)

下館子、出國旅遊、補習

李光耀口中「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冷氣機,在人們心中排名並不是很高,只有63.6%受訪者認為是必需品,排名第33。

新加坡CBD 「川菜天花板」 全新菜單曝光 !

(8.6%受訪者負擔不起每月下館子。圖源:新加坡眼)

同樣的,人們對下館子、外出旅遊的需求並不是很高,分別排名第34、第36。

接下來,我們看看排名41至51的:

這11個項目,認可度不足50%。換句話說,一半以上的受訪者不認為它們屬於必需品。

這些包括:排第43的孩子私人補習、排46的家用固定電話、排第48、第50的兩類家庭幫傭等等。

很意外吧?網上盛傳的教育很卷的新加坡,難道不是家家拼補習、人人拼名校嗎?怎麼孩子私人補習竟然排名這麼靠後?

在新加坡,上台領獎的,不少都是中國新移民......

看來,在某些方面,中文媒體圈讀者群跟新加坡的本地社會之間,似乎還是存在一些差異的。其實,相對於新移民孩子教育的「內卷」來說,大部分本地孩子有點像「放養」,甚至有人形容為「躺平」。

私家車不屬於必需品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本次的調研方法。

調研者隨機抽取調研對象,讓他們說出自己心目中「在新加坡生活的必需品」。結果,這4014人就舉出了51項東西。調研對象的經濟社會分別,與新加坡現狀吻合。具體請見文末。

之後,根據所有調研對象給出的排名,把這51項東西排成原始名單。在原始名單當中,超過半數人認可的,得50%以上的,認為公認的必需品,有40項;得50%以下的,認為不是公認的必需品,有11項,。

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這項調查當中,私家車不但未排進「公認的必需品」清單,甚至連原始名單的51項都排不進。

在中國,私家車似乎是必需品,據說,求婚時候如果無房無車,免開尊口。

同樣是華人居多的社會,為什麼新加坡不認為私家車是必需品?請在評論區留言。

經濟階層越低

負擔不起的必需品類別越多

從排名第一的電冰箱,到排名第40的「付費社區活動」,都屬於公認的必需品,不同經濟階層的人們,負擔不起的情況不一樣。

所有4014名受訪者當中,2676人表示能夠負擔所有40項需求,占三分之二。

另外三分之一受訪者則表示,至少有一項必需品自己負擔不起。經濟階層越低的,負擔不起的必需品類別越多。

家庭每月收入2499新元以下的,平均有5.3種必需品負擔不起;每月收入1萬7000新元或以上的,平均只有1.6種必需品負擔不起。

住在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平均有6.9種必需品負擔不起;住私人公寓或洋房的,平均只有2.0種必需品負擔不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到東南亞國家旅遊。圖源:新加坡眼)

在負擔不起的類別當中,排名最高三項分別為:

一、24.1%受訪者負擔不起至少六個月的應急儲蓄

二、16.2%受訪者負擔不起至少三個月的應急儲蓄

三、11.3%受訪者負擔不起每年一次到東南亞國家旅遊

在「負擔不起」的前十項當中,「買不起自有住屋」與「買不起個人電腦」赫赫在列!

還有8.5%說每月下館子吃不消,6.8%說買不起醫療保險,6.5%裝不起空調!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啊……

「基本必需品」和「體面生活必需品」

負擔不起必需品,怎麼辦?

同個調研有個多選提問,無法負擔「基本必需品」的,應該由誰來出手援助?67.3%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給予援助,59.3%認為社會應該給予援助,41.3%認為應該自力更生。

至於無法負擔「體面生活必需品」的,例如每月下館子、到東南亞國家旅遊等,61.7%受訪者認為應該自力更生,34.1%認為政府應該援助,31.6%認為社會應該援助。

至於政府如何撥款援助,17.9%建議提高賦稅,58.1%受訪者建議重新分配財政支出,例如從藝術與文化、體育、古蹟保護等領域抽出資金。

不同經濟階層的需求很不一樣

這個調研很清楚顯示,在某些方面,不同群體的需求很不一樣。

比如冷氣機/空調。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34.3%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高達77.5%認為是必需品,兩者差別一倍以上。

每月下館子。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35.9%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高達71.6%認為是必需品,兩者差別也是一倍以上。

個人電腦。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39.9%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高達77.6%認為是必需品,兩者差別幾乎達到一倍。

與朋友外出聚會。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67.6%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高達92.2%認為是必需品。

(與朋友外出聚會。圖源:新加坡眼)

有閒暇時間從事嗜好。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67.1%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高達94.3%認為是必需品。

電視機。住一房式、二房式組屋的,86%認為是必需品,但是,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只有79.5%認為是必需品。

有個現象比較特殊。認為互助團體提供的孩子補習是必需品的,住一、二房式組屋的有52.5%,三、四房式的有64.4%,五房式和公寓式的有65.5%,住私人公寓和洋房的,只有43.5,是所有類別中最低的。

(私人補習中心。圖源:新加坡眼)

這個並不難解釋。住私人住宅和洋房的,大機率可以安排私人補習,所以不認為互助團體的補習是必需品。住組屋的,相對而言,經濟條件越好的,越有意願和能力重視孩子的教育。

不同年齡的需求很不一樣

本次調研把年齡分為19-34歲、35-49歲、50-64歲、65歲以上,大略呼應青年、中青年、中年、老年四個組別。

不同年齡的受訪者,有些方面的需求也很不一樣。

在廚用燃氣、洗浴熱水器、定期體檢、電視機、床架這幾個方面,年齡組別越靠後,需求越高。

另一方面,在帶流量的智慧型手機、進行嗜好的閒暇時間、書桌椅、嬰幼兒託管、學生託管,年齡組別越靠後,需求越低。

調研對象社會經濟情況分布

這個調研一共隨機採訪了4014人,取樣相當有代表性,比如,用英語採訪的占62.3%,華語占34.8%,馬來語、印度的淡米爾語分別占2.5%、0.4%。

4014人當中,90.1%為新加坡公民,9.9%為PR永久居民。男性占45.4%,女性占54.6%,年齡從19歲以上。華族占77.1%,馬來族占11.2%,印度族占8.9%,其他為2.8%,與新加坡現狀相符。

文化程度方面,25.6%初中以下,24.4%初中和職專ITE,22.7%為高中、大專,30.1%為大學本科以上。

住宅情況,2%住一房式組屋,4.6%住二方式組屋,17.5%住三房式組屋,31.6%住四房式組屋,22.8%住五房式或公寓式組屋,住組屋比例小計78.5%;11.8%住私人公寓,9.7%住洋房。

應該說,這個調研相當如實地反映了新加坡社會現實分布情況。

ABC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眼丨圖源


相关文章

  • 新航機票大跳水降價!✈️往返機票包到完S$148起,歐洲、紐西蘭、美國都能飛,年底不出去玩都不行~
  • 新加坡職場幸福度調查報告:壓力與機遇並存
  • 搶到亂!新加坡近期超夯的毛絨玩具,三大品牌限時售賣,每個人瘋買🫢你集齊所有款式了嗎?
  •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最後一公里配送大升級!新加坡擬強制新建築預留送貨區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 全球關稅戰影響下,新加坡一季度就業人數增長顯著放緩!就業市場新動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