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虐待儿童:探究家庭内不作为的罪行与母亲为何未能保护孩子

2024-07-16     静姝     4833

新加坡法律与社会如何共同努力打破虐待儿童的循环

新加坡,2024年7月14日 —— 近年来,新加坡发生了数起令人痛心的儿童虐待致死案件,引发了公众对家庭内不作为罪行的关注。2020年1月,新加坡《刑法典》新增了第304C条,将导致14岁以下儿童或家庭内弱势群体死亡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

致命虐待儿童:探究家庭内不作为的罪行与母亲为何未能保护孩子

法律背景

第304C条的出台源于对弱势受害者致命虐待案件起诉数量的增加。2018年的一份报告指出,现有法律框架存在局限性,无法充分反映犯罪性质,尤其是在无法明确施虐者身份的情况下。内政部长K Shanmugam在议会上强调,新法律旨在解决多人可能导致受害者死亡,但均否认责任的情况。

社会现实

在新加坡法院审理的涉及儿童死亡的案件中,绝大多数允许儿童死亡的父母是女性。这些案件揭示了家庭内的复杂动态,以及处于类似情况的女性可能面临的困境。专家认为,这些女性可能自身也是虐待的受害者,或因经济依赖、情感操纵、心理创伤等原因而无法采取行动。

心理与社会因素

社会工作者Nazeema Marican指出,受害者可能担心采取行动会导致对自己或子女的进一步暴力或报复。她们可能受到情绪操纵,认为自己应对虐待负责,或担心失去孩子。此外,经济依赖和对家庭状况恶化的担忧也是她们难以离开虐待关系的原因。

法律与社会支持

副首席检察官Hay Hung Chun表示,第304C条的目的是惩罚那些未能履行保护孩子基本职责的父母,并向社会传达对这种行为的不满。法律的更广泛目的是威慑潜在的虐待者并保护更多的儿童。

为了打破虐待儿童的循环,被动配偶需要法律制度、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这包括实现财务独立、获得社会支持、了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以及采取措施保护孩子或自己作为受害者。

寻求帮助的途径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正遭受家庭暴力,以下是一些可以寻求帮助的途径:

报警:拨打999或发送简讯至71999

国家反暴力和性骚扰帮助热线(NAVH):1800-777-0000

家庭服务中心或保护专科中心

PAVE综合服务

家庭司法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或家庭排除令

AWARE的妇女帮助热线或妇女护理中心

致命虐待儿童:探究家庭内不作为的罪行与母亲为何未能保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