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螞蟻去年搬進新家時,頭幾天總是聞到一股刺鼻的微酸氣味。
原以為那只是新家具和油漆的氣味,只要開窗通風一下,過幾天就會自然消失,因此也不以為意。
直到近幾天看新聞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當時可能吸入了甲醛(formaldehyde)。
甲醛普遍用於裝潢和建築材料,包括牆面、櫥櫃、油漆和塗料等,但也是一種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
短期接觸可能刺激皮膚和眼睛,造成鼻子和喉嚨干癢;長期接觸則可能導致肺損傷和支氣管炎,甚至致癌。
去除甲醛耗時七小時 花費上千元
30多歲的Ena Lee今年1月與丈夫和兩名年幼的孩子搬進位於後港的組屋後,孩子就經常生病,一度還連續病了兩個月。
直到今年4月,她的建築師朋友來作客,才找出問題的癥結:一打開櫥櫃,就有一股濃烈的甲醛氣味撲鼻而來。
「我聯繫了負責裝修新家的室內設計公司,但他們只叫我再等一段時間,氣味就會自動消散。」
最後,她找來一名空氣品質專家測量後發現,家中的甲醛濃度高達0.72,比全國安全標準的0.08高出八倍!
經過七小時、花費近1000新元的去除工程,空氣中的甲醛濃度終於回落到安全水平。
七小時的甲醛去除工程,把空氣中的甲醛濃度從0.72降到0.04。(亞洲新聞台)一家四口陸續病倒 裝修公司卻不負責
另一名屋主就沒那麼幸運了。
52歲的宋紅軍今年3月與妻兒搬進位於女皇鎮的新公寓。才入住一天,8歲的女兒就出現眼睛乾澀和喉嚨痛等不良反應。
之後,他與妻子也陸續病倒,妻子的病情更是嚴重到連續兩周失聲。
經測量後發現,宋紅軍家裡的36件家具中,只有五件符合甲醛濃度的安全標準。
5歲兒子臥房抽屜里的甲醛濃度甚至高達4.8,是安全標準上限的60倍!
宋紅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甲醛去除公司上門處理了兩次,但只能暫時抑制甲醛的釋放,無法完全根除。
與裝修公司交涉無果後,他只好拆除所有家具,並聘請律師起訴裝修公司。
滿心期待搬進新家,最後卻要拆除所有家具。(聯合早報)天氣炎熱會使甲醛更快釋放
屋主因甲醛超標而生病的新聞並不多見,但不代表不常發生。
甲醛去除公司HelpToClean平均每月接到80個案子,比去年激增七成。負責人告訴亞洲新聞台,這可能是因為有越來越多屋主選擇既便宜又美觀的木質家具。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木質家具多數由膠合板(plywood)製成,通常會塗上一層含有甲醛的膠水。
當室內溫度越高,膠水中的甲醛就釋放得越快,空氣中的甲醛濃度也就越高。
既然如此,為什麼家具製造商還堅持使用甲醛含量高的膠水呢?
室內空氣品質專家洪慶銘透露,比起其他替代品,含有甲醛的膠水成本較低,粘性也較強。
一些室內油漆也會添加甲醛作為防腐劑,以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
在家具上噴灑分解甲醛的溶液,未必是一勞永逸的做法。(亞洲新聞台)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甲醛列為「可能致癌與導致畸形的有害物質」。
伊莉莎白醫院呼吸內科專科醫生楊子儀接受《今日報》訪問時解釋:
吸入低濃度的甲醛可能造成鼻子和喉嚨不適、呼吸急促或胸口疼痛。這些症狀一般在吸入甲醛的三到四小時內出現,並會持續幾小時至幾天。
但長期吸入高濃度的甲醛,則可能引發神經系統乃至免疫系統的病變;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致癌,尤其是鼻咽癌和血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甲醛列為「可能致癌與導致畸形的有害物質」。(路透社)小心慢性「甲醛中毒」
遺憾的是,建築業直到近年才開始關注甲醛引發的健康問題。
今年3月,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國會上宣布:
從2026年起,室內使用的油漆不得含有甲醛,工業和室外使用的油漆則必須貼上註明含有甲醛的標籤。
油漆製造商和進口商也須向國家環境局提呈檢測報告,證明每罐室內油漆的總甲醛含量低於0.01%。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當然是個好的開始,但是不是也該限制一下膠水和粘合劑中的甲醛含量呢?
尤其現在網購家具如此普遍,要管控海外家具材料中的甲醛含量也變得愈發困難。裝修新家時若想省錢,很可能一不留神就「中招」。
其實最可憐的是建築工人,他們每天得吸入多少甲醛啊?(聯合早報)
跟新家具一樣,新買的床單和衣服也會有甲醛的氣味。
床單和衣服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甲醛,是為了固色和防皺。如果未經清洗就穿上或使用,甲醛可能溶到汗水中,並間接被人體吸收,可能引起皮膚過敏或瘙癢。
因此,購買新衣或新床單後,建議先用鹽水浸泡,因為食鹽可以消毒、殺菌和避免褪色。
不過,新家具當然不能用鹽水浸泡啦!(萬一弄壞了,紅螞蟻可不負責……)
室內空氣品質專家洪慶銘建議,搬進新家前可採取以下步驟:
購買貼上「綠色標籤認證」的無甲醛家具和油漆;
將櫥櫃和抽屜等木質家具持續打開一兩個星期;
開風扇和敞開門窗,讓室內通風;
確保環境濕度適中,以減少甲醛釋放;
使用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或備有甲醛過濾功能的空氣凈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