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種族和諧日,本地學校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對種族和諧及社會凝聚力的意識。教育部長陳振聲指出,如果要成為富裕、融合且連接各界的社會,國人必須走出舒適圈,理解他人的思維和想法,並幫助不同族群團結在一起,實現這個目標。
聖安德烈初級學院的一年級學生,在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中,深入探討種族和諧日的重要意義,並反思了我國在未來50年如何持續維持和促進種族和諧。
聖安德烈初級學院一年級學陳奕詩說:「大家能和睦相處的話,我們就可以讓新加坡的進展快一點,我們也會一致的同行。」
聖安德烈初級學院品格與公民教育科目主任謝添發說:「最重要的就是在班上製造一個很互相尊重包容的氛圍。所以學生都知道,我們討論的時候就是要聆聽,而不是硬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別人。」
教育部長陳振聲參與討論會時與學生分享,我國在建國時選擇了最艱難的道路,那就是既希望各族群保有文化根源,又能相互理解,創建共同未來。然而這並非容易的事。
「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和尊重彼此的過去和差異,不僅僅只是族群的服飾、節慶和食物,而是真正理解人們的思維。」
每年的7月21日為種族和諧日,本地學校自1997年開始舉辦相關紀念活動,讓學生在校園體驗本地豐富多元的文化,加強他們對不同族群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