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哭訴生完小孩12天後,就被迫回到工作崗位…

2022-01-24

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不少人因此生病,並在之後仍舊受到後遺症的困擾。

也有不少人失去工作,一家人生計受到影響。

圖源:越通社

疫情下,在醫院工作的那些醫護人員,不僅在在第一線面臨病毒的威脅,還有可能因為疫情原因,無法照看家人。

最近,一名在美國工作的醫療助理兼運動生理學家Rebecca Shumard,在生完孩子的12天後,就重返工作崗位。

圖源:TikTok@edensmomma10_12

在海外版抖音Tik Tok 上,她記錄下了自己沮喪、恐懼、內疚和疲憊的這一刻。

在視頻中,她坐在辦公桌前哭泣。不僅僅是因為在生產僅僅12天後,她就必須返回工作,而是因為她在懷孕後的第27周就生下了寶寶。

要知道,27周在現代醫學觀念里,是寶寶擁有生存能力的第3周......是妥妥的早產兒。

因此,在寶寶出生後就被立即送往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照料。

而自己只能坐在辦公桌前,只是為了能在寶寶從重症監護室出來後,能夠和她共度為數不多的時光。

但是,在現在繁忙的工作狀態下,母乳供應也成了問題。現在美國醫院人手不足,但這名醫護人員依舊發現自己奶水在不斷減少的現象。

她不禁擔憂,等到寶寶回家後,自己可能已經沒有足夠的母乳喂給寶寶了。

對於自己必須工作,無法與還在重症監護室的寶寶共度,她表示無比自責和內疚。

最後,在一片啜泣中,這位媽媽留下了「This,Is,America」(這,就是,美國)三個詞語。

似乎在控訴自己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以上截圖來自TikTok@edensmomma10_12

在這位母親Rebecca看來,自己原本可以享受長達6周的產假,和寶寶一起成長。

這六周,不僅僅是給予了母親從手術中恢復的休息時間,也對照顧寶寶特別關鍵。

只是,現在一切都成為了泡影。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人手不足。Rebecc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的搭檔,甚至只有2星期的產假。

當然,Rebecca可能進來沒有出過國,不了解全世界發生的情況。

事實上,過勞,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都存在的現象。

最近,《海峽時報》做了一項調查,發現有在疫情開始爆發以後,新加坡每2人當中,就有一人需要加班。

來源:海峽時報

而在這50%的加班者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每天加班甚至超過2小時

要知道,除去每天正常的8小時工作時間,8小時睡覺時間。一個人只能剩下8個小時,用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不論是和家人的放鬆時間,還是自己安排娛樂的休閒時間,通通全部要在這8小時內完成。

一旦每天都需要加班2小時,等於直接將個人時間縮短了四分之一......身心疲憊再正常不過。

圖源:CNA

在其他領域工作的上班族或許還好些。疫情下,那些在醫療行業的工作人士,才是最難受的。

去年,《海峽時報》採訪了新加坡的一些前線醫護工作者,得知自從去年9月新加坡社區病例開始飆升後,某些醫護人員需要監護的病床數量,直接翻了整整一倍!

「我們根本沒有休息時間。我只能咬一咬牙堅持下去,有時甚至沒時間上廁所。」這是一位醫護人員的自述。

圖源:海峽時報

造成這些醫護人員過度勞累的原因,一方面是病人數量激增,一方面則是嚴重的人手緊缺。

去年11月,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在國會發言時透露了一個數據。僅僅是在2021年上半年,就有1500名醫護人員辭職。

而這個數字,以往一整年也只有2000人左右......

圖源:海峽時報

因為護士緊缺的現象實在嚴重,去年11月,IHH保健(IHH Healthcare)集團甚至開出12000新幣的天價「介紹費」,讓員工引薦有經驗的護士加入他們。

即使是推薦剛畢業的護士入職,推薦人也能獲得至少3600新幣的「獎勵」。

但是,目前來看,或許這些刺激性措施收效不佳。而隨著奧密克戎疫情開始在本地爆發,未來情況不容樂觀。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今天出席醫院活動時,就表示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的新一波疫情,可能在接下來幾個星期內達到高峰。

屆時,新加坡的醫療系統將面對更多壓力。

雖然目前新加坡大部分需要輸氧的奧密克戎患者,接受輸氧的時間大多是兩到三天,時間最長的不過五天。

但一旦人數過多,醫護人員不僅面臨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也要面臨急劇增加的人手壓力。

希望去年9月到10月的「混亂」不會再度發生。

進入椰子社區

了解新加坡疫情最新消息

進入【新加坡獅城椰子公眾號】看看


相关文章

  • 新航機票大跳水降價!✈️往返機票包到完S$148起,歐洲、紐西蘭、美國都能飛,年底不出去玩都不行~
  • 新加坡職場幸福度調查報告:壓力與機遇並存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搶到亂!新加坡近期超夯的毛絨玩具,三大品牌限時售賣,每個人瘋買🫢你集齊所有款式了嗎?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最後一公里配送大升級!新加坡擬強制新建築預留送貨區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 全球關稅戰影響下,新加坡一季度就業人數增長顯著放緩!就業市場新動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