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昆蟲還不夠? 科學家現在竟鼓勵大家「吃蛇」救地球

2024-07-30

原來剝了皮的蟒蛇是長這個樣子。(路透社)

作者 劉智澎

螞蟻自認很挑食,但餐桌上最近出現的「新星」實在令紅螞蟻不敢恭維。

兩周前,16種昆蟲食品獲准在新加坡生產和出售,包括蟋蟀、蠶蛹和蚱蜢。

這個星期,非洲的科學家又出了一個「餿主意」:

讓蟒蛇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什麼?!別說是吞下肚子,紅螞蟻只是看它們一眼,就嚇得頭皮發麻了……

不看你的眼。(網際網路)

養蛇比雞豬牛羊更「划算」?

建議「吃蛇」的這位專家,就是非洲應用爬行動物研究所所長奧斯特(Patrick Aust)。

他的團隊過去一年在泰國和越南的兩家蟒蛇養殖場,對5000條網紋蟒和緬甸蟒展開研究,發現蟒蛇肉可以替代雞豬牛羊,滿足全球對肉類和蛋白質的需求。

蟒蛇可耐受高溫與乾旱,繁殖能力也很強,每年可產下50至100顆蛋。

與傳統的畜牧肉類相比,蟒蛇的生長速度較快,攝取的食物也較少。

赤腳不怕被蛇咬?(路透社)

奧斯特的團隊每周喂食蟒蛇各種蛋白質,包括魚粉、肉類「邊角料」和野外捕獲的老鼠,並測量蟒蛇的身長和體重。

結果發現,它們的體重平均每天增加46公克,而且雌蛇的生長速度比雄性還快。

蟒蛇每攝取4.1公克的食物,就能長1公克的肉,這樣的「蛋白質轉換率」比雞豬牛羊等傳統牲畜還要高。

更驚人的是,緬甸蟒在第20天至第127天之間會休眠禁食,但體重絲毫不受影響。

這項研究結果對東南亞數以千計的蟒蛇養殖業者來說可是一大福音,因為在這之前,他們的主要業務只是供應蛇皮給歐洲時尚品牌,製成名牌鞋子、皮帶和包包。

買片蛇皮做包包?(路透社)

好吧,蟒蛇確實很「好養」,但它的味道如何?

飼養9000條蟒蛇的泰國養殖業者馬盧基(Emilio Malucchi)告訴法新社,他多年來嘗試說服村民吃蛇肉,卻一直不成功,結果他收穫的蛇肉不是丟棄,就是送到漁場當飼料。

「這實在太浪費了。蟒蛇肉的口感類似雞肉,但比雞肉更加緊實有彈性,不論是燒烤還是煮咖喱都好吃。我最喜歡下鍋用大蒜黃油把蛇肉煎得又香又脆。」

蟒蛇肉看起來乾乾的,原來是因為脂肪低。(網際網路)

全球糧食危機的「救星」? 中國就有幾千年的吃蛇文化,蛇膽也因其藥用價值而備受推崇。

不過,自2020年起,中國已明文規定不准食用蛇類,不論是野生還是養殖的都不許吃。

儘管東南亞一些民族仍保留吃蟒蛇肉的飲食傳統,但國際市場對蟒蛇肉仍興致缺缺。 據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估計,到了2032年,全球對肉類的需求將增加14%,主要是受到低收入地區人口增長以及亞洲地區生活水平提高所推動。

不過,乾旱和極端天氣將大大影響許多中低收入地區畜牧業的產出。

若要減少傳統牲畜使用的土地和水,以及降低它們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就必須探索其他肉類替代品,例如昆蟲、培植肉或空氣蛋白質。

新加坡食品局近年來也多次呼籲: 「新加坡必須透過創新且永續的替代方式,更有效地生產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人怕蛇還是蛇怕人?

然而,在新加坡提起蟒蛇,想必多數人都會避之不及。

有趣的是,蟒蛇多數時候也在躲避人類。

抓一條蟒蛇要出動四個人。(聯合早報)

蟒蛇保育員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解釋,蟒蛇過去棲息於叢林地區,現在卻窩在水溝和公園裡,以便捕食老鼠。

因此,有老鼠的地方就會有蟒蛇的蹤跡,例如垃圾場和建築工地。

一般蟒蛇的身長可達4米,但新加坡的蟒蛇平均只有2.3米長。蟒蛇保育員認為,這可能跟它們主要以老鼠為食有關。

不過,蟻粉也不必擔心,新加坡目前禁止進口蟒蛇肉,也不准售賣蛇羹。

若新加坡有一天,真的允許蟒蛇入菜,也只會限於養殖蛇。野生蟒蛇是不宜食用的,因為它們體內可能有大量的寄生蟲。

野生蟒蛇的體內可能有大量的寄生蟲。(ALAMY)

雖然營養價值高,對環境也更友好,但蟒蛇的形象畢竟太過「鮮明」,容易讓人產生抗拒心理,不易下咽。

說到來,最大的障礙不是味覺或口感,而是視覺。

如果真要入菜,廚師們恐怕還得花點心思……或許可以參考美國的蛇肉披薩?

披薩上面有蟒蛇肉、鱷魚肉和田雞腳,你看出來了嗎?(網際網路)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家庭還有誰不知道,補貼這樣領,超市購物直接"回血"800新幣!
  • 世錦賽來襲!新加坡「水感地圖」,一秒入水享世界級體驗!
  • 新加坡人300新幣補貼!申請和使用完整流程一文看懂
  • 海上築「新城」!開啟城市發展新篇章
  • 🦀 新加坡香格里拉海鮮自助 1 for 1!每人只要 S$34++ 吃到飽‼️🤤
  • 新加坡「二代」辭職賣魚丸、管香料、做殯葬,把家業做成父女一生羈絆!
  • 新加坡竟有這7個另類小眾的投資平台!1000新起投~
  • 中國東北走出的傳奇女王來新加坡了!「我不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
  •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新加坡人六月首選旅遊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