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这些行业赚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

2024-07-31     清禹     7105

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这些行业赚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 大学毕业季刚过去,又有一批社会新鲜人即将踏入职场。

不论你是刚找到工作,还在找工作,或还没开始找工作,都别慌!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新加坡社科大学联合公布的《2023年毕业生就业调查》:

积极求职或已就业的1万1000名大学毕业生中,有84.1%在毕业后的半年内找到全职工作,低于前年的87.5%。

就业市场前景不佳,一些求职者甚至觉得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这些行业赚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去职业展走一走,或许能找到“灵感”。(联合早报)工资和福利太少 两成新加坡人工作不开心这项由求职平台Jobstreet by SEEK针对东南亚5000名上班族展开的调查显示:

受访的新加坡上班族中,有27%认为找份适合的工作比找个契合的伴侣更有挑战性,53%觉得找工作和找伴侣同样困难。

(但换工作就容易多了,不然也不会有人每一两年就跳槽一次……)

调查也发现,19%的新加坡上班族对工作感到不开心或不满意。这个比率比马来西亚(12%)、菲律宾(11%)、香港(9%)、泰国(9%)和印度尼西亚(4%)还要高。

求职平台发言人指出:

新加坡上班族不开心的主因是工资和福利不足,但只有少数愿意从事与自己的技能和职业目标不匹配的高薪工作。

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这些行业赚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是什么让你不开心?(联合早报)的确,新加坡不乏高薪工作,但这些职位所需的技能未必人人都具备。

来看看截至去年6月,新加坡总月薪中位数最高的20个职业:

  1. 石油和燃料交易员(1万4911新元)

  2. 首席信息官、首席科技官或首席安保官(1万3840新元)

  3. 企业或解决方案架构师(1万3682新元)

  4. 业务资产估价师(1万3649新元)

  5. 大学讲师(1万3108新元)

  6. 保险服务经理(1万2407新元)

  7. 战略策划经理(1万2312新元)

  8. 营运长或总经理(1万2137新元)

  9. 风险管理经理(1万1558新元)

  10. 数码法证专家(1万1298新元)

  11. 导演(1万1252新元)

  12. 资讯通信技术销售与服务专员(1万1250新元)

  13. 金融或投资顾问(1万1129新元)

  14. 金融风险经理(1万零817新元)

  15. 专科医生(1万零693新元)

  16. 区域销售经理(1万零597新元)

  17. 金融服务经理(1万零580新元)

  18. 新闻和期刊编辑(1万零577新元)

  19. 船舶工程师(1万零310新元)

  20. 研究与发展经理(1万零262新元)

工资增幅最大的职业则是美发师,总月薪中位数从前年6月的1595新元,飙升至去年6月的2770新元,增幅超过七成。

这里的总月薪(gross wage)指的是在扣除雇员缴交的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之前,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佣金、津贴和其他定期支付的款项。

“工找人”还是“人找工”?人力部上个月发布的这份工资报告,是根据2023年7月至12月收集到约4800名私人领域雇主、共28万8700名全职雇员的工资数据整理而成。

数据显示,多数的高薪工作仍跟金融、科技、海事和媒体领域有关,总月薪中位数都超过1万新元。

(虽然从事媒体工作,但红蚂蚁既不是导演,也不是编辑,所以月薪没有五位数,拜托别叫红蚂蚁请客……)

猎头公司Ethos BeathChapman高级总监Jenny Su告诉《海峡时报》,高居榜首的石油和燃料交易员,工资向来很高,是因为这个行业需要很专门的知识,并涉及重大的经济利益。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导致全球能源市场波动,也加剧了市场对这些专业交易员的需求,进而推高他们的薪资。”

找工作比找伴侣还难? 这些行业赚最多,就看你肯不肯做石油和燃料交易员的工作很好赚,但不是人人都能做。(海峡时报)不过,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何伟伦提醒,通过这类抽样调查收集到的工资数据,未必能准确反映某个行业的潜在趋势,因为年比的工资变动容易出现波动。

人力部指出,新加坡经济今年有望改善,加上劳动市场持续紧缩,目前有超过8万个职位空缺待填补。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上个月也在脸书发文说,未来三个月预计会有更多企业打算增添人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rTanSeeLeng/posts/pfbid059fNz9jSroaH63kasfHUKAGHSkXNLTxNK3poARzVgBHEyssSwegGdit6EuDPzQeNl

人力资源公司仁立国际执行董事梁昌国博士认为,虽然雇主招聘时会比较谨慎,但不少企业仍愿意以具竞争力的薪资来吸引人才,包括新加坡的大学毕业生。

看来,新加坡的劳动市场仍处于“工找人”,而不是“人找工”的情况。

哪个领域吃香不重要 重要的是掌握世界大趋势值得留意的是,资讯通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以及医疗与社会服务领域的人力需求仍然很高,占职缺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领域今年的工资增幅有望进一步提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