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海事执法局说的是“Ceres I”关闭了自动识别系统;海事处最新的说法则是“它的通讯系统和导航系统出现了问题”。
三:海事执法局说,有两艘来自新加坡的拖船涉嫌未经许可把“Ceres I”拖离事故现场,三艘船一起被扣押;海事处最新的说法是,据“Ceres I”的管理者报告,他们雇了这两艘拖船,前去协助“Ceres I”救火和降温,后来,“Ceres I”的发动机已不能正常工作,在洋流影响下,漂离了事发海面;这两艘拖船试图把它拖回去,但是它们的动力不足以对抗洋流,不但无法把“Ceres I”拖回去,反而被它拖着走。
四:海事执法局说,“Ceres I”运载的货物可疑;海事处则明确说明,它是空载。
看来,真相大白ing...... 令人费解的是,为何马国海事执法局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早早就草率做出“偷偷关掉自动识别系统,未经许可,连夜撤离事发现场”的说法?
【对此,读者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
马来西亚海事处说,先前关于“Ceres I”擅自离开事发现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它的自动识别系统AIS不在工作状态。
至于是主观偷偷关掉AIS,或是AIS出现故障无法工作,则未有详细说明。
海事处处长哈林说,该处正与新加坡海事管理局、“Ceres I”船东联系,准备把两艘出事油轮从海面上拖到安全港口,之后再决定下一步调查工作怎么走。
据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网站透露,“Ceres I”超大型油轮虽然挂的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旗,但是注册的船东是一家设在香港的公司,运营公司则位于上海。
媒体报道,“Ceres I”的保险方尚不清楚,Gard等顶级保险公司并未承保该船。
该船或与美国制裁伊朗有关
媒体引述航运界人士Kpler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及亚太地区市场合作主管 Matt Stanley透露,多年来,“Ceres I”曾多次关闭 AIS 自动识别系统和跟踪应答器,处于所谓的“黑屏状态”。
至于“Ceres I”的载货情况,先前有两个说法。有些媒体说是空载,其他一些媒体则说,从国际船舶追踪网可见,“Ceres I”最近一次的AIS数据显示,它运载的是200万桶伊朗石油。伊朗石油部已经出面否认了“Ceres I”运载该国石油的说法。
传说中的“幽灵船队”
美国对伊朗石油进行制裁。中国此前多次表示,一贯坚决反对美方实施非法、无理的单边制裁和所谓“长臂管辖”。
据媒体报道,仅仅2023年,每天经过马来西亚海域转运北上的伊朗石油高达67万桶,今年更是增至每天80万桶。
据航海业内人士透露,全球大约有600至1400艘船龄15年以上的老旧油轮,业界称之为“幽灵船队”或“影子船队”,经常在海上直接以“船对船”的方式,装卸、转运伊朗、俄罗斯等受制裁国家的石油,此举本身就有巨大污染和火灾隐患。在这个过程中,关掉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隐藏行踪和身份,更是增加了碰撞风险。
这些老旧油轮还有个共同点——往往由不知名的小保险公司承保。
“Ceres I”是当局密切关注的船舶之一,事发地点恰巧属于业内公认的“幽灵船队”黑区。
船舶信息网Lloyd's透露,“Ceres I”长时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东岸外的海域逗留,但有时会行驶到中国大陆的港口,包括山东的许多小型炼油厂,业界有些人把这些小型炼油厂戏称为“茶壶”。
该网站也称,在过去几年,“Ceres I”曾多次“易帜”,包括洪都拉斯、利比亚、巴拿马、马绍尔群岛,2021年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国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非洲一个小岛国,人口22万,国土面积1000平方公里。
两艘船仍被马国扣押
接到起火报告之后,新加坡海军隐形护卫舰“精湛号”赶赴现场,救起数人;空军直升机“救援-10”将两名伤者送至新加坡中央医院。马来西亚政府船只和另一艘新加坡船只也救起数人。
两艘船上一共62名船员均已安全脱险。
“Hafnia Nile”号上的22名船员全已送到新加坡,“Ceres I”号上的40名船员当中,有14人被新加坡海军救起,其他26人皆安全留在船上。两艘船目前皆为马来西亚所扣押,协助调查。
(着火的油轮。图源:新加坡海军)
(新加坡海军冲锋舟向失火油槽船驶去。图源:新加坡海军)
(冲锋舟正在接近逃生舱。图源:新加坡海军)
(失火的Hafnia Nile。图源:马国海事局)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