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1999年,SPR被逐步淘汰,红色护照成为新加坡人外出的主要证件。
2006年,可嵌入载有个人信息芯片的生物特征护照问世,新加坡人民可以通过电子门轻松前往世界各地。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加坡很快实现了无护照移民,只需要面部和虹膜生物便可以识别。
新加坡元纸币
从纸币到塑料币
在新加坡,不论是纸币还是硬币,其制作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
新加坡在推出印有第一任总统头像的肖像系列之前,曾发行过3个版本的新元钞票。
每个系列的主题都基于新加坡具有文化意义的物品,比如第三个船舶系列,通过船舶的设计致敬在新加坡进行贸易的外国商人。
2000年时,新加坡的钞票才从纸币改成现在大家习惯使用的。其实不仅仅是纸币,就连硬币也从之前的镀铜锌改为由多层涂层钢制成。
珍珠奶茶
从彩色糖水到数百种牛奶和水果
讲完了这些,下面听万事通说说新加坡吃喝玩乐的变化吧~
珍珠奶茶在新加坡也是一个经历了时间考验的饮品。它自1992年推出后,已经有了25年的历史。
当时社区商店出售的珍珠奶茶主要由冰、彩色水和珍珠制成。标志性口味包括奥利奥和珊瑚奶茶,而且只能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找到了。
但是现在在购物中心,随处可见中国和新加坡当地的奶茶店,比如贡茶、喜茶、里喝等等。这些商店有各种类型的饮品,也可以订购。
多厅影院
从单屏影院到多屏影院
新加坡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是没有多厅影院的,大多数影院都只能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在单个屏幕上放映不同的电影。而且那时并没有互联网,想知道什么时间播放什么电影,只能去翻阅报纸。
而且实体票是进入电影院唯一的一种方式,没有二维码或电子票可以扫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影院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多厅影院并且可以在网上购票,在柜台购买爆米花,非常方便。
Mama商店
从广泛的杂货店到专门的杂货店和超市
在Don Don Donki 不存在时,摆满饼乾和包装好的墨鱼的Mama商店是大家去购买零食最常去的地方。
这些商店出售宝石饼干、饼干薄饼、眼镜巧克力和车轮饼干等老式零食。不知道这些零食名字的出现有没有让你想起儿时购买零食的场景呢?
如果大家想重温童年时光,不妨去找一下这样的商店,据万事通所知,新加坡这样的商店还存在,不过在社区中已经不常见了。
流媒体平台
从图文电视和电视手机到智能手机
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新加坡一些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曾经存在过的TVMobile 和 Teletext。
在2001到2010这10年的时间里,TVMobile 在公交车上被广泛使用,一般都会播放一些新闻和电视剧。人们在坐公交去上班的路上,还可以通过TVMobile ,追一集电视剧。
查看彩票结果或者天气预报时,Teletext 可是那时人们的首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