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加 坡 極 簡 史

2024-08-11

給我20分鐘,好好讀完這篇,還你個真實的新加坡。

到過新加坡的宋朝古船

清朝顏斯綜《南洋蠡測》:「新忌利波」島上「有唐人(即華人)墳墓,碑記梁朝年號及宋代咸淳」。

「新忌利波」是新加坡的古稱之一。清朝人曾在新加坡島上見到後梁和南宋時期華人的墳墓。那是公元907年到1274年間的事,距離今天已有一千多年。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珍藏)

1973年,泉州灣發現一艘宋代古船,裝有南洋香料等物。從船底的船蛆考證,這艘船在公元1000年前後曾到過新加坡。

用中文授課,高效學習!

印度注輦入侵

三佛齊亦稱室利佛逝,是東南亞第一個海事強國,擁有今天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大部分領土,淡馬錫是三佛齊的一部分。

淡馬錫是新加坡的一個古稱,意即「海城」。

1025年,印度注輦國王拉真陀羅一世突襲三佛齊王國,擄走國王,全殲三佛齊艦隊,三佛齊從此一蹶不振。

享受著一場場潑天富貴,不曾想竟葬送了海洋強國

看到獅子的王子

1299年,巨港王子山尼拉烏達瑪乘船到了淡馬錫,成立了新加坡王國。

他,就是傳說中在島上看到了一頭獅子,然後把這個島命名為「Singapura 新加坡拉」的那位王子。「新加坡拉」,就是馬來語中的「獅城」。

(新加坡國徽上的馬來文Majulah Singapura 就是「前進吧 新加坡」)

新加坡:我們不是華人國家

元朝來找大象

1320年,元朝派人到「龍牙門」(Selat Panikam)尋找大象;1325年,龍牙門派使臣到中國。「龍牙門」相信是新加坡的Keppel吉寶港。

1330年,元朝商人、航海家王大淵在《島夷志略》記載,暹羅(即泰國)「近年以七十餘艘來侵單馬錫,攻打城池,一月不下。」 新加坡王國倖免於難。

新加坡考古學家在福康寧山(Fort Canning)發現14世紀港口的遺址,是當時馬來半島和中國的貿易港口。

一頂綠帽滅了新加坡

新加坡拉國王依斯干達沙懷疑妃子給自己戴綠帽,下令把妃子衣服脫光,當眾裸身遊街。

國丈不堪此辱,與強鄰滿者伯夷裡應外合,滿者伯夷20萬大軍來攻。

1398年,新加坡拉王國城破。

鄭和下西洋

1400年,王子拜里米蘇拉到了馬六甲河口,成立了馬六甲王國,後來信奉回教,成了馬六甲蘇丹國。

另一個說法是,拜里米蘇拉其實就是依斯干達沙。史學界對此仍有分歧。

淡馬錫是馬六甲蘇丹國的一部分。

1405年至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至少五次到了馬六甲。一些明朝人留下來了,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獨特的族群——峇峇娘惹。

(1920年代的峇峇娘惹。圖源:NAS)

多年以後,峇峇娘惹成了馬六甲社會的中流砥柱,尤其經濟方面。後文還有詳述。

"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英王陛下的子民!"

葡萄牙入侵

1511年,葡萄牙占領了馬六甲。馬來將領逃亡到柔佛和新加坡,在新加坡河口設置了港口。

1613年,葡萄牙人焚毀了新加坡河港口。此後各種史料上都沒見到有關新加坡的任何記錄。

新加坡,已完全消失在漫漫歷史長河中...... 一直到兩百年後,由於各種機遇、遠見和奮鬥,才把這個小紅點重新搬上世界舞台。

萊佛士開埠

1819年,為了跟荷蘭人在東南亞爭霸,英國派東印度公司的萊佛士開埠新加坡,把新加坡設為自由港,條件是承認失勢王子胡先為柔佛蘇丹,並給予他5000西班牙銀元的年金。

(1819年新加坡條約,簽署頁)

1820年,英國人在新加坡設立警局,後來發展成新加坡警察部隊。

1821年,設立SGH新加坡中央醫院。

第一所公立學校

1823年,英國人設立了萊佛士書院,也就是今天許多中國新移民所謂的「四大名校」之一。

(萊佛士書院,攝於1905年。圖源:NAS)

傳說中的新加坡「四大名校」

新加坡成為殖民地

1824年,東印度公司與胡先蘇丹和天猛公簽訂條約,永久割讓新加坡,條件是免除他們的債務,給予他們終身年金,並各自給予2萬西班牙銀元的一次性付款。

新加坡從此成了英國殖民地。

英國殖民政府並不直接治理華人,而是通過「華人甲必丹」制度,通過有名望的華人間接管治華人。

1826年,英國把檳城、天定、馬六甲、新加坡設立為「海峽殖民地」,首府設在檳城。

伊斯蘭教的蘇丹回教堂

同年,由殖民地撥款的蘇丹回教堂建成,供胡先蘇丹專用,旁邊即是馬來王宮。一百年後,推倒重建,新的蘇丹回教堂1927年建成。

(蘇丹回教堂。圖源:新加坡旅遊局)

1830年,海峽殖民地首府遷至新加坡。政治中心的遷移,帶動了經濟中心的轉移,許多馬六甲峇峇富商紛紛南下新加坡。

海峽殖民地歸英屬印度總督管轄。新加坡、馬來西亞今天許多法律都可追溯自海峽殖民地立法。

插一句題外話,曾有不少讀者問,新加坡20世紀50年代反殖民,難道不憎恨英國人嗎?其實,當年馬來統治者割讓新加坡是為了錢財,不是受迫於堅船利炮,對英國不存在仇恨;後來,二戰之後新加坡反殖民,是為了自己當家作主,並不是因為仇恨英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印度教的馬里安曼神廟

1827年,印度教教徒在牛車水建成馬里安曼神廟,是新加坡的第一所印度教神廟。

(馬里安曼神廟。圖源:新加坡旅遊局)

閩南人的義山——恆山亭

不晚於1828年,從馬六甲南下的峇峇富商薛佛記在新加坡設立了閩南人義山,名為恆山亭。

同期,各個華人方言社群也設立了義山。包括粵語、客家社群的青山亭、綠野亭,潮汕社群的泰山亭,還有後來的中峇魯等等。

這些義山就是今天華人宗鄉會館和社團的前身。

第一所私立學校

1834年,傳教士達拉Darrah在新加坡成立第一所學校,名為Singapore Free School,首批招生46個男生。

天主教的聖安德烈座堂

1837年,天主教的聖安德烈座堂建成,1861年重建,是東南亞最大的天主教堂。

(聖安德烈座堂。圖源:wiki)

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天福宮

1840年,峇峇富商陳篤生、薛佛記創辦的天福宮落成,成了新加坡閩幫的領導機構,也是福建會館的前身。

金融區這條不起眼的街,卻撐起了整個新加坡華人社會

(天福宮,繪於1842年。圖源:NAS)

在17世紀,潮汕社群設立粵海清廟,客家與粵語社群設立海唇福德祠,海南社群設立了瓊州天后宮。

第一所女校

1842年,英國傳教士瑪麗亞前往中國,在新加坡中轉,見華族女子被販賣給有錢人家當奴婢,決定改變她們悲慘遭遇,在橋北路的小店屋開辦寄宿學校,就是今天聖瑪格烈女校的前身。

(當年的聖瑪格烈女校。圖源:MOE)

第一所民辦醫院

1844年,為了新加坡人看病方便,峇峇富商陳篤生個人捐資,在珍珠山上建立平民醫院。這就是陳篤生醫院的前身。

(陳篤生醫院的前身)

《海峽時報》創刊

1845年,《海峽時報》創刊。這是新加坡最權威的英文媒體。

帶動橡膠業研發的植物園

1846年,新加坡設立植物園。

(19世紀的新加坡植物園。圖源:NAS)

植物園的一個巨大貢獻是帶動了19世紀下半葉橡膠業的研發對東南亞社會和經濟影響深遠。陳嘉庚、林文慶、陳齊賢、黎德利被認作「橡膠業四大開拓者」。

如果沒有他,新加坡、中國或許不會是今天這個樣

新加坡史上最嚴重的暴動

1854年5月,新加坡發生至今最嚴重的暴動。

5月5日,一名潮州籍苦力與一個閩南籍小店主因買米發生爭執,後來演變為潮州籍和福建籍兩大族群格鬥,私會黨加入,事態惡化,最終四五百人死亡,300多所房屋被焚毀。


相关文章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大選各區數據透露的信號:選民要的不是「這種反對黨」 給你好看
  •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中國香港VS新加坡,你的錢應該放哪裡?這3大誤區你一定要了解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比爾·蓋茨啟動"世紀慈善計劃":20年內捐出99%財富(1080億美元),基金會2045年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