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發展局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6月30日 參與屋契回購計劃的住戶達1萬2656個。 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約有1680個住戶加入計劃, 今年上半年則有892個。
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住戶 住在三房式或更小的組屋單位, 約三分之一居住在四房式組屋, 其餘14%的住戶則住在五房式及更大的單位。
約65%的住戶選擇保留30年和35年屋契, 三成選擇保留20年和25年屋契, 其餘住戶則選擇保留15年屋契。
在屋契回購計劃下, 那些利用賣回屋契的所得 來填補公積金退休戶頭的年長者, 可獲得介於7500元到3萬元的現金花紅, 當局表示截至6月底, 93%參與計劃的住戶都獲得全額現金花紅。
建屋局也表示, 除了屋契回購計劃, 今年上半年有約1萬名年長者申請把整個單位出租, 2萬1000多個住戶則申請出租房間, 藉此補貼退休收入。
受訪專家認為,加入屋契回購計劃的人數不算太多,因為一些華人家長會想要把房子留給孩子。
國大商學院房地產系教務長講席教授程天富博士指出,也有些人覺得賣掉剩餘屋契得到的10到30萬元不夠多。
程天富博士說:「很多人可能認為現在如果我的屋契還有60年,如果在公開市場轉售可能可以賣到30萬到60萬,如果參與這個計劃只拿到10萬到30萬左右,會不會太少?這個必須有一個很好的概念,因為你賣的不是這60年的屋契,你賣的是剩餘的屋契,是30年後35年後剩餘的屋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