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峽時報》引述的馬國政府消息人士,延後簽署是因為新馬兩國尚未針對幾個關鍵問題取得共識。
簡單來說,這兩個還沒談妥的點,一個和錢有關,一個和人有關。
首先是錢有關的事。消息人士稱,新馬兩國正討論設立一筆協調基金,以促進新加坡企業在柔新經濟特區擴展業務。
但針對這筆錢,新馬兩國分別該出資多少,各別該占多少比例,目前還沒有定案。
再來是和人有關的事。這必須談到熟練技術人員的供應。
根據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針對本地160家企業展開的調查,有多達93%的受訪本地業者認為柔佛是個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
不過,人才短缺是他們到柔佛做生意最大的擔憂,有近六成受訪業者表示他們在柔佛尋找熟練勞動力時面臨困難。
因此,馬國消息人士也提到,他們希望能發展訓練項目,提高柔佛勞工的技能,以應付未來各行各業,包括人工智慧和再生能源等各領域的需求。
今年1月,新馬兩國進一步簽署諒解備忘錄,並放眼於今年完成協議。
至此為止,檯面上的說法僅是柔新經濟特區協議預計會在今年內完成。
代表新加坡參與談判的新加坡貿工部也並未給出完成協議的具體日期。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僅在今年5月8日於國會答詢時透露,今年較遲時候舉行的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上,會有關於柔新經濟特區協議的最新進展。
倒是馬國經濟部長拉菲茲在今年7月放話稱,柔新經濟特區協議預計在9月達成。
但如今隨著馬國整部內部消息放出風聲,結合柔佛當局釋出的信息判讀,要在拉菲茲對外宣稱的日期簽署協議的機率應該已經不大。
其中,柔佛州務大臣翁哈菲茲昨日(15日)透露,新馬兩國政府官員組建的柔新經濟特區小組將在8月28日至30日在柔佛舉行為期三天的工作坊,期間兩國官員將完成大部分談判事項,為起草協議鋪平道路。
據報道,上述工作坊原本會在8月初舉行,唯最終展延至月底。而工作坊結束後,新馬兩國的總檢察署還必須進一步核對草擬協議的法律細節。
馬國首相安華曾說,柔佛將藉柔新經濟特區之利,嘗到經濟起飛的滋味。
馬國也有金融研究機構指出,在柔新經濟特區的加持下,柔佛有望成為馬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但可以肯定的是,交通問題和勞動力供應問題,依然會是柔新經濟特區能否成事的關鍵。
這包括制定措施,讓未來有意前往馬國投資的新加坡企業相關人員更易通關跨境,否則以現今新馬關卡時不時塞車塞人的不確定性,難保不會「勸退」潛在投資者。
在新元維持強勢下,柔佛也因不少當地人湧入新加坡工作而浮現缺工問題,有關柔新經濟特區的談判勢必得為相關情況提出應對方案,避免新加坡企業到了當地設廠卻請不到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底的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也將首次不是由國務資政李顯龍作為新加坡領導人出席。
總理黃循財上任後雖然已在今年6月訪馬和馬國首相安華會晤,但這將會是他第一次以總理身份出席新馬領導人非正式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