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和禽流感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今猴痘也來「湊熱鬧」。
由於非洲多國的猴痘疫情不斷升級,世界衛生組織前天(8月14日)再次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這是世衛過去兩年來第二次做出這樣的宣布,上一次是在2022年7月。
不同的是,這次的猴痘變種毒株「來勢洶洶」,不但更致命,傳播力也更強。
非洲猴痘病例多數是兒童猴痘(原稱monkeypox,後改名為mpox)與天花(smallpox)屬於同類病毒,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背痛、肌肉酸痛和淋巴結腫大。
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臉部和手腳上的皮疹,一般在兩到三個星期內就會自行康復。
但這次的情況可不一樣了。
比起上一波疫情的第二分支病毒(Clade 2),變種後的第一分支病毒(Clade 1b)更容易傳播,即使是日常的密切接觸也可能傳染。
也就是說,與猴痘病患同住的家人和小孩也有感染風險。
自今年初以來,非洲的「猴痘重災區」剛果民主共和國已通報1萬4000多起確診病例和500多起死亡病例,當中有超過七成是15歲以下的兒童。
新加坡衛生部昨天(8月15日)也發文告說:
「非洲的猴痘疫情對新加坡直接造成的公共衛生威脅不大,因為至今尚未出現感染第一分支病毒的猴痘病例輸出到非洲大陸以外。」
沒想到,話音剛落,就有非洲大陸以外的國家陸續通報猴痘病例。
猴痘傳到其他國家只是時間問題?昨天,瑞典通報了首起感染第一分支病毒的猴痘病例。
這名病患是在非洲染病,並在瑞典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求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今天(8月16日),巴基斯坦也通報了三起猴痘病例。他們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入境後被檢測出病毒,目前已被隔離。
劍橋大學免疫學系副教授弗格森(Brian Ferguson)接受路透社訪問時直言,在非洲大陸以外出現猴痘病例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目前沒有任何機制阻止猴痘病毒的輸入。
「瑞典出現首起病例,意味著整個歐洲很可能潛伏著數十個未被發現的病例。考慮到世界各國的連通性,猴痘病毒在全球迅速傳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世衛也警告,歐洲接下來幾天可能會發現更多猴痘病例。
天啊,新加坡與歐洲在旅遊和商貿方面往來頻繁,難道不需要擔心嗎?
去年和前年則分別通報32起和18起。
衛生部長王乙康昨天在臉書發文說,新加坡對猴痘「並不陌生」,但這次在非洲傳播的第一分支病毒致命率高達3%至4%,遠高於之前在新加坡傳播的第二分支病毒。
「衛生部正在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我們的診所和關卡人員也會留意病患和旅客是否出現猴痘症狀。一旦發現確診病例,我們就會啟動隔離和追蹤密切接觸者的措施。」
「目前來看,大家可以繼續照常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ongyekung/posts/pfbid0WeA8y3QZbiABbP5657tEHAtSaee76soDqRmyZKySXTy8N3FSkYKys58VzUEz46oVl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接受亞洲新聞台訪問時也強調,在新加坡感染猴痘的機率「微乎其微」,公眾不必過度驚慌。
他以過去三年通報的60名猴痘病患為例說,他們的密切接觸者在接受隔離後,都證實沒有感染病毒。
「即使是在擁擠的地鐵車廂內與其他乘客近距離接觸,或跟同事一起用餐和共用辦公室空間,都不足以傳播猴痘病毒。」
衛生部建議,前往受猴痘疫情影響的國家旅遊時,最好還是採取以下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