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少不了包紅包,給長輩和小朋友們送上祝福。儘管面對疫情與物價高漲,新加坡大部分受訪公眾表示,今年紅包不會縮水。
《新明日報》日前對35名年齡介於25歲到65歲的公眾進行了紅包行情調查,大多受訪者認為過年畢竟一年一次,是華人的喜慶大日子,紅包不會縮水,不過還是會根據交情和親疏關係來決定紅包的大小。
雖然電子紅包因疫情更盛行,但仍有不少公眾選擇排隊換新鈔包紅包。(檔案照)
調查發現,近85%的受訪者指出「普通交情」的紅包金額介於4至12元(約12至36令吉),另外,約75%的受訪者將包250元至1000元(約750至3000令吉)的紅包給父母,以表孝道。他們均表示,一般會按經濟能力給,藉此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儘管近年來積極推廣電子紅包,受訪者中年紀較大者仍傾向於使用傳統紅包,尤其是發給長輩,覺得比較有「分量」。
傅女士(55歲,家庭主婦)受訪時說,電子紅包雖然方便但取代不了代代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農曆新年派紅包是送祝福,這是一種傳統。如果用電子紅包,感覺好像失去了傳統祝福的溫馨氛圍。更何況,發電子紅包的先決條件,是收發雙方必須擁有銀行戶頭,有些小孩沒有銀行戶頭,就無法直接收到。」
此外,她也指出,疫情下生活仍堅難,而且物價高漲,但她每年都會給父母各1000元,今年也不例外,就把其他方面的開銷收緊一些。
大多受訪公眾仍傾向於派發傳統紙質紅包。(檔案照)
蔡芷萍(50多歲,行政人員)也說,今年一樣會準備傳統紅包給長輩。
「使用電子紅包既方便環保又可防疫,我們不必換新鈔,年輕人也喜歡收電子紅包,一舉多得。但老人大多喜歡傳統紙質紅包,為了讓他們開心,我會準備一些傳統紅包。」
洪女士(53歲,副經理)指出,她本身只會發電子紅包給自己的孩子。因為未必有每個親友的手機號碼,如果要用電子轉帳給所有人,似乎也不太方便。
另一方面,據華僑銀行個人銀行與宏富理財業務部新加坡總經理黃木凱受詢時表示,相較於2020年的記錄顯示,華僑銀行的Pay Anyone電子轉帳交易量在2021年農曆新年期間上升了40%,今年預計將再次提升。
星展銀行發言人受詢時也指出,與往年相比,QR掃碼紅包和電子紅包的總交易量在2021年增加了74%。2021年農曆新年期間,充入星展銀行QR掃碼紅包的總金額高達630萬元(約1890萬令吉),比2020年的250萬(約750萬吉)金額高出許多。
自2021年12月28日至本月16日為止,星展銀行已接獲35萬7000個QR掃碼紅包的派送訂單。越來越多企業公司也傾向於使用電子紅包,2020年僅5家企業報名,今年卻有70家企業公司選擇分發QR掃碼紅包給員工。
2022年紅包行情 父母或岳父母:88元至288元(264至864令吉) 兄弟姐妹:60元至100元(180至300令吉) 自己孩子:80元至100元(240至300令吉) 堂表弟妹:20元至30元(60至90令吉) 侄兒外甥:10元至20元(30至60令吉) 其他人: 6元至8元(18至24令吉) (資料來源:理財網站Moneysmart.sg)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