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炭替代部分水泥融入砂漿 減少建築碳排放

2024-08-26

新加坡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三年級學生梁楷彬(左起)、哈米德,以及陳利青通過將生物炭融入砂漿等膠凝材料,減少了建築中水泥的使用量,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特約陳福洲攝)

為減少建築中水泥的使用量,新加坡理工學院的學生將生物炭融入砂漿等膠凝材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新加坡理工與義合成私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塑料、稻殼和木屑經過高溫化學處理製成生物炭,然後將它與水泥混合,用於製作建築施工中所需的砂漿,從而減少水泥的使用比例。

水泥是地球上使用最廣泛的物質,水泥行業約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遠遠超過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因此,減少水泥的使用可以加速建築行業的脫碳轉型,從而提高建築業的能源利用效率。

負責這項研究的新加坡理工學院先進材料技術中心的研究經理林政幫博士指出,目前生物炭主要由國家公園局用於製造肥料,以實現廢物再利用。

他說:「但我們希望生物炭能在其他領域得到更好的應用。例如,將生物炭作為砂漿中的可持續建築材料,不僅可以減少工業垃圾,還能為建築工程提供更多環保材料的選擇。」

塑料、稻殼與木屑可替代3%至10%水泥

該項目由三組學生分別負責測試木屑、塑料和稻殼作為砂漿中的可持續建築材料。結果表明,這三種材料可以替代砂漿中3%至10%的水泥成分,並且砂漿質量與原來的砂漿相當。(特約陳福洲攝)

該項目由三組學生分別負責測試塑料、稻殼和木屑作為砂漿中的可持續建築材料。結果顯示,這三種材料可以替代砂漿中3%至10%的水泥成分,並且砂漿質量與原來的砂漿相當。

其中負責測試塑料的是新加坡理工土木工程系三年級學生。他們分別是梁楷彬(23歲)、陳利青(19歲)和哈米德(Bibi Madeeha Hamid Binte Syed Hamid Hussain Shah,20歲)。

梁楷彬對土木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未來能進入南洋理工大學繼續攻讀土木工程專業。他受訪時說:「由於測試過程繁瑣且時間緊迫,整個研究項目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所以我們不得不加緊趕工,確保不拖延進度。」

陳利青認為這個項目非常有意義,因為它符合綠色新加坡的願景,實現凈零碳足跡的目標。她說:「生物炭替代水泥有助於環境可持續性,因為水泥生產排放大量有害的二氧化碳。因此,這個項目意義重大。我對環境工程非常感興趣,希望未來能朝這個方向發展。」

哈米德則對實驗室的工作更感興趣。她說:「我發現測試不同材料的工作更讓我感興趣。總體來說,這是一次特別且有意義的經歷,讓我感到非常滿足,有成就感。」

拓展廢物流副產品利用 探索生物炭生產與應用

義合成私人有限公司創辦人張利達(39歲)說,公司以回收業務起家,提供工業回收和廢物管理服務。近年來,公司開始利用木屑、稻殼和塑料等不同來源的廢物生產生物炭。

他受訪時說:「我們正在探索將廢物流中的副產品進行循環利用,而不是直接處理廢物流本身。我們提供廢物流回收服務,因此特別關注生物炭和其他副產品。

「比如,道路和人行道旁被修剪的樹枝通過熱解分解產生生物炭。這一過程的副產品是生物炭。目前,生物炭主要用於場地修復的土壤改良劑,因此,我們正在探索生物炭的更多應用方式。」


相关文章

  • 2女1男疑涉毒驅車逃 獅城警方前後夾攻攔下
  • 遺憾沒讓父母享福 李銘順自責「不該勸爸媽退休」
  • 吃沙冰吃到塑料碎片 女事主向名甜品店索賠1.6萬
  • 稱代買萬字票中巨獎 「算命師傅」命砸大錢還願 女郎下場慘重
  • 馬國擴銷售與服務稅措施明日生效 外國人需承擔高昂費用
  • 微退休成就業新趨勢 停工探索興趣者占比上升
  • 孟加拉男在樟宜機場偷化妝品 一小時內落網
  • Z世代職業生涯初期頻跳槽 25歲前換三到四份工作成新常態
  • 毅然辭職暫時離開工作崗位 「微退休」成職場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