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新加坡對於GEP制度的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不小的風浪。
為了配合制度改革,新加坡的各個學校也是「各出奇招」,進行了全面的創新改革,甚至將抓娃娃機搬進了校園,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娃娃機進校園
在2022年的第四學期,德林小學將抓娃娃機和轉盤遊戲引入校園,作為獎勵學生良好行為和學業表現的獨特方式。
這一舉措迅速在校園內掀起了一股熱潮,學生們為了贏得遊戲機會,紛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和自律性。
圖源:聯合早報
遲到現象顯著減少,課堂參與度大幅提升,作業完成情況也明顯改善。
遊戲機制設計
任務卡遊戲:
學生需完成一系列由教師設定的課堂任務,如準時到校、專心聽講等,以收集印章。學校內設置了多個「任務區」,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斷積累印章,體驗成就感。
挑戰式遊戲:
教師根據學科特點設定特定目標,如數學課上劃出關鍵詞等,學生達成目標即可獲得印章。這種遊戲化的學習方式,讓原本枯燥的學習任務變得生動有趣。
獎勵兌換系統
學生積累一定數量的印章後,可轉動輪盤贏取限量版貼紙或硬幣,進而在抓娃娃機上嘗試抓取心儀的娃娃。
這種即時的獎勵反饋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校園文化的營造
為了讓全校師生都能沉浸在遊戲化的學習氛圍中,德林小學還精心設計了視頻和網站,講述校園內的冒險故事,讓學生成為故事的主角,體驗成長的樂趣。
來源:學校官網
家長與教師的反饋
德林小學的這一創新舉措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一致好評。家長們表示,孩子們在贏得娃娃後,不僅自信心大增,還樂於與家人分享在學校獲得的榮譽,這種正向的激勵機制極大地促進了家庭教育的和諧。
教師們也發現,遊戲化教學讓課堂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其他新加坡學校綜合教育的體現
中正中學一直致力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品德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學校推出了「我做好事被發現」的倡議,旨在鼓勵學生們通過日常的小善舉,展現他們的善良與責任感,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近日,學校看到一名學生積極響應這一倡議,在校園內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小鸚鵡。
這位學生不僅展現了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還主動聯繫了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為小鸚鵡找到了一個更好的歸宿。
為了表彰這位學生的善行,學校特別為他頒發了「我做好事被發現」榮譽證書,並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宣傳,鼓勵更多學生向他學習,積極參與到做好事、傳遞正能量的行動中來。
同時,學校也通過家校聯繫渠道,將這一好消息告知了學生的家長,與他們共同分享這份喜悅與驕傲。
與中國教育的對比與啟示
在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能力的培養,而對學生興趣、情感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則相對不足。
德林小學的遊戲化教育嘗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如何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
PART.01 教育理念的轉變:
中國教育正逐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但這一過程仍面臨諸多挑戰。德林小學的實踐表明,將遊戲元素融入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PART.02 教學方法的創新:
中國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鑑德林小學的經驗,嘗試將遊戲化教學策略引入課堂,通過設計有趣的學習任務和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
PART.03 家校合作的深化:
德林小學的成功還離不開家校之間的緊密合作。在中國,家校合作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學校可以通過開展家長工作坊、家校共育項目等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