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轻易放弃学术成绩
尽管DSA重视艺术才能领域的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成绩不重要。新加坡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强调,DSA的录取标准不仅包括特长表现,还包括孩子的学术潜力和品格。因此,家长们在支持孩子特长发展的同时,也不能轻易放弃学术成绩。
如何看待录取or落选
竞争激烈,代表DSA的申请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落选也是常有的事情。选拔结束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成长心态,是家长教育的另一课题。
1.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今年成功被南侨中学录取的12岁女生小钰,从四岁起开始学习华族舞蹈。她的妈妈说:“小钰虽已有扎实基础,仍为面试增加练习量。很高兴在会考前收到录取,也希望孩子能善用特长,为校争光,做出贡献。”
2.接受结果,重视学习过程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儿子在今年羽毛球DSA选拔中落选的家长表示,孩子最初学打羽毛球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如今没取得预期的结果,他会提醒孩子别气馁,别把运动特长过于功利化。
3.制定备选方案,寻找其他机会
DSA并不是唯一的入学途径。如果孩子没有被录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制定备选方案。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丰富多元,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
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在于孩子进入哪所学校,而在于他们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长,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就像DSA计划的初衷一样,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多元成才的理念。
教育不是一场竞争,而是一场关乎成长与探索的旅程。
你对DSA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