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報道,四名畢業於淡馬錫理工學院的學前班男教師發現,他們的職業缺乏支持,難以獲得家長的信任,還不得不忍受辱罵,比如被當成戀童癖。
他們因此於2019年聯合成立了互助小組「新加坡學前班的男性」,倡導增進家長的理解,並為成員提供更好的指導。互助小組目前有43名成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定期在 WhatsApp聊天群組中交流。
不信任和污名化當孩童主動找到教師尋求擁抱時,男教師需要遵守「不要身體接觸」的規定,但冷漠的回應可能造成師生之間的隔閡。
在Kidya託兒所任教的諾爾希斯雅亞(Mohamad Noorhisyam Rohani )表示,無法直接跟孩童解釋不能有身體接觸,因此會盡力跟學生保持距離。在聽說同行因與學生有身體接觸而被家長投訴,有幾次因家長報警後教師不得不接受調查後,讓諾爾希思亞必須更為謹慎。
他與同為 31 歲的前理工學院同學哈迪(Muhammad Hadi Kamal)分享擔憂時也說,兩人都敏銳地意識到,在女性占主導地位的行業中,作為男性,他們的職業缺乏支持,而且對學前教育男教師的不信任和污名化似乎普遍存在。
除了禁止身體接觸,他們有更多的行為規則:不得從事敏感的日常護理工作,例如給孩子們洗澡和換尿布;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單獨與孩童們在一起,必須有另一名女性工作人員在場。
學前教育行業男性僅占1%學前教育行業的男教師人數不斷增加,但迄今為止,他們在該行業所有教育工作者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1%。
幼兒培育署回復詢問時表示,過去五年來,本地男性學前教育工作者的人數幾乎翻了一番,從2019年的130人增至2024年1月的245人。
與許多同行一樣,在循環路My First Skool任教的馬利克(Malik Saiful Nizam Rosl)說,在他職業生涯中,如何處理家長的看法一直是主要困難。例如,包括父親和母親在內的家長會公開質疑教室里是否有男教師,因為他們認為男教師不像女性那樣有教養。
他也聽到過戀童癖之類的說法,這讓他感到沮喪。
少數群體的聲音他們在日常工作時往往會因為受到限制而感到無助。也是裕廊東Iyad Perdaus 兒童發展中心校長的哈迪強調說,但這並不意味著學前男教師在某些情況下應該袖手旁觀,比如當孩子發脾氣時。
「在支持小組中,許多教師都談到了遵守不進行身體接觸的規定。我總是提醒他們,有時也有適當的身體接觸。」
他舉例說,如果一個孩童發脾氣、扔椅子並對他人造成傷害,男性教育工作者不應袖手旁觀。「當我面對這種情況時,我會擁抱孩子,讓孩子冷靜下來。」
與政府和學校合作關於共同實施變革,哈迪說,他們的努力引起了教育和幼兒培育署的注意。如今該小組參與了焦點小組討論,從實地收集反饋意見以加強對學前教師的支持。
儘管歷經磨礪,這些男教師都堅持了下來,因為他們找到從事這行的意義,也就是教育下一代。「我選擇留下來,因為我相信這是我做出貢獻和改變的方式。我們常說要改變世界,為什麼不從孩童開始呢?他們將為未來做出重要決定。」
哈迪也說,他對幼兒教育的熱情遠遠超過了作為一名男性學前教師的困難。
他認為,孩童們應該有不同的榜樣,而學前教育男教師可以在培養幼小心靈方面提供不同但同樣寶貴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