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加坡直接收生計劃(DSA)的申請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共有16,000名學生提交了申請,相比去年的14,500名,增長了大約10%。這一數字在近20年的記錄中尤為突出。新加坡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收到的DSA申請總數為42,500份,較去年的38,000份有所增加,而2022年的申請人數為12,200名,申請量為31,800份。
DSA計劃是一項旨在發掘學生潛力的教育政策,它允許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之前,基於體育、藝術、制服團體、語言、領導能力等非學術領域的成就來申請進入中學或初級學院。這一計劃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發展特長的新途徑,對於那些在傳統學術領域之外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來說,DSA無疑是一條寶貴的升學途徑。
DSA計劃旨在促進學生全面進步
新加坡教育部指出,隨著政策的不斷改進,越來越多的學生得以參與到DSA計劃中來,這也反映了該計劃日益增長的受歡迎程度。2023年,大約有38,100名小六學生參加了小學離校考試,而預計今年的考生人數將達到41,000名。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小六考生大多出生於龍年,這可能是申請人數增加的一個潛在因素。
新加坡教育部特彆強調,儘管每一屆的學生人數可能有所變化,但DSA的招生比例始終保持穩定。
直通車計劃(IP)學校通過DSA可以招收最多35%至30%的一年級學生,而非IP學校則最多可以招收20%的一年級學生。
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附屬數理中學、新加坡藝術學院等專業學校來說,它們可以通過DSA招收全部的一年級學生。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多年來,學校在DSA的選拔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展和深化,以認可學生的多樣化優勢。選拔不再僅僅局限於學術成績,而是更加全面地考慮學生的潛力、興趣、品格、韌性和積極性。這種選拔方式的多元化,不僅有助於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也促進了教育體系的整體發展,使得更多學生能夠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內發光發熱。
專家呼籲評審標準更加多元化
新加坡教育專家則對直接收生計劃(DSA)的初衷表示認可,同時提出應對其遴選流程進行定期審查,以確保這一入學機制能夠保持客觀、公正和透明,從而減輕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平等待遇。
新加坡理工大學社區領導和社會創新中心主任、前國會議員及政府國會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殷丹博士指出,DSA是一項積極的計劃,它賦予了學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並允許學生憑藉自身才藝而非僅依靠考試成績來申請學校。然而,任何競爭性的入學程序都可能引發一些人試圖超越對手的行為。家長們可能會盡力提高孩子通過DSA進入夢想學校的機會。
殷丹博士提到,市場力量也可能發揮作用,一些商家可能會利用家長的焦慮,推出各種才藝培訓課程和預備課程,這些課程往往只有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才能負擔,從而導致了社會經濟差距,這與補習行業的情況類似。她說:「這種供需問題不易控制或調整,不平等現象始終存在,我們無法完全消除,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減少不平等。」
她進一步指出,目前DSA的爭議在於其過分強調個人表現,以及財富可能產生的影響。技藝類項目的選拔往往依賴於個人表現指標,如獎項、排名或證書,這通常對那些有機會接受更多訓練和上增益班的學生有利,從而使得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占據優勢。
殷丹博士建議,DSA可以更加重視那些能夠利用自己的才華服務社會或展現領導能力的學生。如果DSA能夠更加關注申請者的價值觀,可能會擴大招生範圍並減少不平等現象。此外,除了教練的評價,申請者的小學教師等其他人的反饋也應該被納入考慮,這樣可以讓學校更全面地了解申請者的品格和個人成長,確保選拔過程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