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人員使用聲納設備。(圖:董勵萱)
海軍部隊利用科技和新設施打造「岸上」潛水艇,讓海軍人員能在更安全和逼真的環境中進行實操訓練,無需進入潛水艇也能熟悉設備和流程。
海軍部隊在2019年向德國訂購四艘長勝級潛水艇,總理黃循財前天(24日)為長勝級潛水艇「精銳號」(Impeccable)和「長勝號」(Invincible)主持投役儀式。長勝級潛水艇經過特別設計,適合在我國較淺且繁忙的熱帶水域運行。
《8視界新聞網》記者日前受邀參觀海軍部隊潛水艇培訓中心,深入了解海軍如何利用科技輔助訓練,以及體驗海軍人員的工作日常。
逼真還原潛水艇場景
海軍部隊自去年末開始使用潛水艇操縱程序虛擬培訓系統(Virtual Procedural Trainer)和潛水艇維修模擬機(Maintenance Trainer)兩個新設備。
海軍部隊介紹,潛水艇操縱程序虛擬培訓系統逼真還原潛水艇場景,讓潛水艇人員通過虛擬「遊戲」的方式,熟悉如何操作潛水艇設備。培訓系統實時反映不同人員進行的操作,讓多人可以同時使用,進行團隊合作訓練。
潛水艇維修模擬機則可還原真實潛水艇中電驅動系統、主配電板、電池等的布局。維護人員每個月都需在極度狹小的空間內對電池進行維護,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在模擬機中嘗試為電池單元添水(battery water)。
另外,海軍人員也向媒體示範了他們如何在岸上訓練準確找到海上目標,並對其「發射武器」和駕駛潛水艇。
協助潛水艇指揮隊進行培訓的聲納設備,還能讓海軍人員訓練如何通過螺旋槳的聲音,評估其旋轉的速度,以及從葉片的數量進而分辨船隻的類型。
潛水艇潛水模擬機。(圖:林映慧)
海軍人員使用潛望鏡。(圖:董勵萱)
潛水艇維修模擬機。(圖:董勵萱)
海軍人員岸上訓練準確找到海上目標,並對其「發射武器」。(圖:董勵萱)
幾乎就像在潛水艇上一樣
海軍人員都需經過36周的嚴格課程訓練才能成為一名潛艇員。
一級軍事專才林衍陞是首批長勝號潛水艇的成員之一,他形容,自己和團隊如同潛水艇的「耳朵」,主要負責監聽不同類型的船隻,確定它們的航行方向等,培訓中心的模擬器對他們的訓練有著很大的影響。
「它真的模擬我們在潛水艇上的情況,有了這種(模擬訓練),當你登上潛水艇,近距離接觸潛艇時就會更容易、更熟悉。模擬器提供了非常逼真的訓練,幾乎就像我們在潛水艇上一樣。」
「精銳號」潛水艇成員之一的四級軍事專才張偉傑則說:「(逼真的模擬訓練環境)讓潛艇員有安全感。在真的潛水艇上進行任務前,潛艇員就能夠在安全和接近真實的(潛水艇)環境下學習,並糾正自己的錯誤,避免潛水艇在海上作業時發生任何不必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