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 娜
纱幕低垂,白光通透,十二金钗摇曳身姿款款走来,引领观众一同“入梦”;演出落幕,伴随演员们的数次谢幕,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持续了15分钟。9月15日晚,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出海”首秀在新加坡精彩落幕。
红楼一舞动狮城
民族舞剧《红楼梦》演出结束后获得新加坡观众热烈掌声
15分钟,是民族舞剧《红楼梦》在新加坡巡演收官演出时,观众鼓掌的时间;4年,是这部剧从创排、筹备到巡演250余场后,首次走出国门的时间。横跨40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浓缩200多年的艺术底蕴,历经4年打磨与探索,9月13—15日,民族舞剧《红楼梦》新加坡巡演期间,近7000名观众走进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观园的繁华与东方美学的瑰丽。
红楼一舞动狮城
民族舞剧《红楼梦》舞台照
“出海”首秀 狮城起航
民族舞剧《红楼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自2021年首演以来,该剧已巡演32座中国城市、演出250余场,创下“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观剧热度。
该剧以原著内容为基础进行编排创作,运用诸多舞蹈语汇,结合音乐、舞台、灯光、服饰设计等手段,描摹出太虚幻境、元妃省亲、黛玉葬花等精彩篇章。“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等12个舞段各有题名、各自独立又可串联成篇。作品最大限度地忠于原著,多处运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符号,又创造性加入了十二钗合体、探讨女性独立的新场面,在忠于原著的同时重新解析原著,构建了具有当代性的舞剧语汇。
凭借反复打磨的品质和好口碑、高人气,民族舞剧《红楼梦》此次赴新加坡演出,正是呼应了海外演出市场与海外观众的热切召唤。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和观众基础,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今年4月,民族舞剧《红楼梦》即将赴新加坡演出的消息刚一透露,便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收获很高热度,许多博主相继发布相关图文和视频,表达对该剧新加坡之行的期待。
新加坡演出一经开票全场售罄,后再加一场,依旧销售火爆。前来观看演出的嘉宾、观众,都对这部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表达了由衷的喜爱。
“整场演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扣人心弦!这真的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理事长刘荣忠对这部剧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舞剧别具一格的诠释方式,把《红楼梦》这部经典的精髓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新加坡华人众多,许多观众对《红楼梦》并不陌生,大家对这部古典名著的期待,和这部剧的精彩呈现不期而遇。“这场舞剧太美了!”当地观众杨萃颖激动地说,“我是个资深的‘红迷’,从小就读过《红楼梦》,而且读了很多遍,但通过舞剧形式再次走进这个故事,感觉真的很棒。”
红楼一舞动狮城
民族舞剧《红楼梦》舞台照
“我现在终于懂了,为什么有观众会一次又一次地来看同一部剧。”南洋艺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龙矜霖对这部剧热情点赞,“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每分每秒都很动人,让人目不暇接。从不同角度观看,每一次呈现都不一样,值得一看再看。”
对于一些不熟悉《红楼梦》剧情的外国观众来说,舞剧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的内涵,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彩魅力。“在新加坡,我很少能看到这一类剧目,感到很有意思。”国外观众Mark说,之前自己对《红楼梦》故事背景不了解,“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群舞的编舞,我回去马上补充了解一下这个中国故事。”
文化交流 不止于舞
如果说古典名著《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繁复的人物关系和宏大的家族兴衰史,构筑了一个时代的微缩景观,那么民族舞剧《红楼梦》则是当代艺术家以舞蹈为笔,以音乐为墨,以舞台为纸,精心绘制的另一幅视听长卷。以黎星、李超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创作者,让优秀青年舞蹈艺术家化身书中人物,以轻盈或沉重的步伐、柔美或洒脱的舞姿,讲述著大观园的故事。
民族舞剧《红楼梦》导演李超表示:“这部剧加入了很多年轻的、当下的审美和解读,是想遇见更多年轻的观众以及喜欢《红楼梦》的观众。我们花了这么多年打磨,通过一场场演出积累,今天站在这里我们很自信。”该剧导演、主演黎星说:“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文化内核,积淀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希望经由不同舞台,向世界人民展现我们创作演绎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让大家更了解中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